百年才覺古風回,元祐諸人次第來。
諱學金陵猶有說,竟將何罪廢歐梅?
論詩三十首·二十七。金朝。元好問。 百年才覺古風回,元祐諸人次第來。諱學金陵猶有說,竟將何罪廢歐梅?
這首詩回顧了宋詩的發展,批評蘇黃后學拋棄歐、梅關注現實、平易自然的詩風。宋太祖到仁宗(960-1063)約100年時間里,文壇上總的傾向是承襲晚唐余風,內容單薄,文風華靡。尤以取法李商隱的西昆體缺乏李詩的真摯情感和深沉感慨,專門模仿李詩的藝術外貌,只注重音節鏗鏘,辭采精麗,又喜用典故,力圖表現才學工力。這種詩風一直到北宋中的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等人從理論到實踐上繼韓柳提倡古文進行詩文革新才得以扭轉。因此元好問稱“百年才覺古風回”?!霸v諸人”指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等詩人(其詩歌成就及流弊參看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六首)?!敖鹆辍笔侵竿醢彩?,王安石也是北宋大文學家,政治家。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公之治經尤尚解字,末流務為新奇,浸成穿鑿。朝廷患之。詔學者兼用舊傳注,·····于是學者皆變所學,至于著書以詆公之學者,且諱稱公門人?!蓖醢彩兎ㄊ『螅醢彩囊恍┲鞅怀⒔?,不少門人亦諱言是其門人,所以元好問說“諱學金陵猶有說”。但是蘇黃后學、江西詩派不注重思想內容,一味求奇求變,連歐陽修、梅堯臣都廢而不學,元好問責問批評了這種風氣。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鳳凰臺。宋代。任希夷。 只為羊車巒靚妝,會皇合殿燭無光。宮中不解嫁鸚鵡,臺上安能來鳳凰。
送何喬仲赴闕四首 其一。明代。黎民表。 招搖有桂樹,結根南海湄。蒙蘢度霜霰,皎潔常不移。以茲孤直性,貢之白玉墀。春風被蘭茝,榮耀同一時。雖有艷陽質,比君璚樹枝。明堂備榱桷,海寓瞻巍巍。丹青洵云美,玄素豈所睽。無言愧桃李,幸得仰容輝。
會陳亨父。明代。顧璘。 西園虛閣對高林,閉戶焚香養道心。勝地幾年頻悵望,歸帆千里一開襟。云深獨鶴蕭蕭舞,海近寒龍細細吟。明月倚闌無限興,莫因人世嘆浮沉。
日暮。清代。夏曾佑。 日暮江逾闊,秋深水不波。寒沙求食鳥,遠浦挽船歌。萬物艱辛里,勞生感慨多。低回思作者,此意欲如何。
同郭師圣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宋代。馮時行。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我來無人境,亦復窺幽窗。好客如佳月,開門輒摐摐。月到客亦到,不隔山{左山上兇下兒}谾。把手入茅廬,笑語鐘新撞。一鳴驚人友,更挾飛鳧雙。連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呼童洗瓦盞,竹葉傾冊山缸。清溪漱鳴玉,老樹森高幢。更招二三子,放懷山水邦。分題得佳句,一字鼎可扛。男兒樹勛德,出手便可椿。愿移詩句力,挽俗還純厖。惟予心已灰,庶幾鹿門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