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鐘鼓既設,一朝饗之。
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鐘鼓既設,一朝右之。
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賓,中心好之。鐘鼓既設,一朝酬之。
小雅·彤弓。兩漢。佚名。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賓,中心貺之。鐘鼓既設,一朝饗之。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鐘鼓既設,一朝右之。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賓,中心好之。鐘鼓既設,一朝酬之。
紅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過珍重藏。我有這些尊貴客,心中實在很歡暢。鐘鼓樂器陳列好,一早設宴擺酒饗。
紅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過家中藏。我有這些尊貴客,內心深處實歡暢。鐘鼓樂器陳列好,一早設宴勸酒忙。
紅漆雕弓弦松弛,功臣接過收櫜囊。我有這些尊貴客,內心深處喜洋洋。鐘鼓樂器陳列好,一早設宴敬酒忙。
彤弓:漆成紅色的弓,天子用來賞賜有功諸侯。
弨(chāo):弓弦松弛貌。
言:句中助詞。藏:珍藏。
嘉賓:有功諸侯。
中心:內心。貺(kuàng):《鄭箋》:“貺者,欲加恩惠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中心貺之’正謂中心善之。“
一朝:整個上午。饗(xiǎng):用酒食款待賓客。
載:裝在車上。
右:通”侑“,勸(酒)。朱熹:“右,勸也,尊也。”
櫜(gāo):裝弓的袋,此處指裝入弓袋。
酬:互相敬酒。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367-369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52-354
據古代的銅器銘文(如《宣侯矢簋》)及《左傳》等書的記載,周天子用弓矢等物賞賜有功的諸侯,是西周到春秋時代的一種禮儀制度。《左傳·文公四年》:“衛寧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及《彤弓》。《毛詩序》說:“《彤弓》,天子賜有功諸侯也。”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367-369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52-354
此詩一開頭沒有從熱烈而歡樂的宴會場面人手,而是直接切入有功諸侯接受賞賜的隆重儀式,將讀者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詩人所要突出描寫的環節上。“彤弓弨兮,受言藏之。”短短兩句既寫出所賜彤弓的形狀和受賞者對弓矢的珍惜,又間接表達了受賞者的無限感激之情。這樣開頭看起來有些突兀,然而正顯示了詩人突出重點的匠心。“我有嘉賓,中心貺之”的“我”代指周天子。按照敘述邏輯,這兩句本應居于開頭兩句之前,詩人安排在開頭兩句之后,補充說明事情的原委,不僅沒有產生句子錯位的混亂感覺,而且使全詩顯得曲折有致。周天子把自己的臣下稱為“嘉賓”,對有功諸侯的寵愛之情溢于言表。“中心”二字含有真心誠意的意思,賞賜諸侯出于真心,可見天子的情真意切。“鐘鼓既設,一朝饗之”,從字面就可以看出宴會場面充滿了熱烈歡樂的氣氛,表面看是周天子為有功諸侯慶功,實際上是歌頌周天子的文治武功。
第二、三章與第一章意思基本相同,只是在個別字詞上作了一下調整,反復吟唱,個別字句的調整一方面避免了簡單的重復,給讀者造成一種一唱三嘆的感覺,不斷加強對讀者情緒的感染,另一方面也強調了細節的變化。如周天子對有功諸侯開始是“中心貺之”,繼而“中心喜之”,最后發展到“中心好之”,主人的心理變化僅僅用個別不同的字的調整就襯托了出來。再如宴會場面從“一朝饗之”到“一朝右之”再到“一朝酬之”,個別字詞的變化既說明了文武百官循守禮法的秩序,又可以看出熱烈的氣氛不斷升級。全詩三章不涉比興,純用賦法,語言簡練而準確。雖是歌功頌德,卻不顯得呆板,敘述跌宕起伏,使全詩透露了一絲靈氣。
頌。宋代。釋克勤。 使乎不辱命,臨機貴專對。安禪捋虎須,著著超方外。不唯明窗下安排,掇向繩床拶崄崖。拈椎豎拂奮雄辯,金聲玉振猶奔雷。九旬落落提綱宗,衲子濟濟長趨風。解粘去縛手段辣,驅耕奪食猶雍容。秋風忽作要歸去,了卻武陵一段事。勃窣理窟乃胸中,行行不患無知己。臨行索我送行篇,要棘蓬與金剛圈。短歌須要十數丈,長句只消三兩言。金毛獅子解翻身,個是叢林杰出人。不日孤峰大哮吼,五葉一花天地春。
紹興中與陳魯山王季夷從兄仲高以重九日同游。宋代。陸游。 重樓杰閣倚虛空,紅日蒼煙正郁蔥。鄉國歸來渾似鶴,交朋零落不成龍。人生真與夢何挍,我輩故應情所鍾。淚漬清詩卻回棹,不眠一夜聽鳴蛩。
答盧式。明代。皇甫汸。 王風寖失古,頹波蕩自今。李生陳大雅,劉子抱文心。弱余振鴻藻,高義抗詞林。歸田守玄默,閉關謝沉吟。江左郁華彥,歲暮得盧諶。騄驥思長奮,良樂此相尋。申章粲如玉,感贈重兼金。徒然奉清奏,何由酬賞音。
留別定國侄。明代。李孫宸。 從子吾家彥,氣骨負高奇。少小同鉛槧,古道相與期。及予返休沐,竹林日追隨。兩雛賴教植,余亦借箴規。茲余復行役,相別出江湄。江湄深且浩,不及中所私。予游云已倦,汝策未逢時。日月不待人,行路苦逶迤。鴳飛搶榆枋,鴻羽漸云逵。黽勉事功名,莫使嘆衰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