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唐代。元稹。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
殘燈已沒有火焰,周圍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這時聽說你被貶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這個消息震驚得忽的坐了起來。
暗夜的風(fēng)雨吹進(jìn)我窗戶,感覺分外寒冷。
授:授職,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官名。唐代以司馬為州刺史的輔佐之官,協(xié)助處理州務(wù)。
殘燈:快要熄滅的燈。焰:火苗。幢(chuáng)幢:燈影昏暗搖曳之狀。
夕:夜。謫: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職或流放。
垂死:病危。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彈劾和懲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劉士元沖突,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后來又改授通州司馬。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上書,請求逮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jié)果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就是元稹在通州聽到白居易被貶的消息時寫的。
參考資料:
1、賈文昭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51-952
此詩的中間兩句是敘事言情,表現(xiàn)了作者在乍一聽到這個不幸消息時的陡然一驚,語言樸實(shí)而感情強(qiáng)烈。詩的首尾兩句是寫景,形象地描繪了周圍景物的暗淡凄涼,感情濃郁而深厚。
元稹貶謫他鄉(xiāng),又身患重病,心境本來就不佳。此時忽然聽到摯友也蒙冤被貶,內(nèi)心更是極度震驚,萬般怨苦,滿腹愁思一齊涌上心頭。以這種悲涼的心境觀景,一切景物也都變得陰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燈”,覺得是失去光焰的“殘燈”;連燈的陰影,也變成了“幢幢”——昏暗的搖曳不定的樣子。“風(fēng)”,本來是無所謂明暗的,而今卻成了“暗風(fēng)”。“窗”,本來無所謂寒熱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滲透,連風(fēng)、雨、燈、窗都變得又“殘”又“暗”又“寒”了。“殘燈無焰影幢幢”、“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兩句,既是景語,又是情語,是以哀景抒哀情,情與景融會一體、“妙合無垠”。
詩中“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語,是傳神之筆。白居易曾寫有兩句詩:“枕上忽驚起,顛倒著衣裳”,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貶謫、前往江陵上任時寫的,表現(xiàn)了他聽到送信人敲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來信的情狀,十分傳神。元稹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驚”,寫出了“情”──當(dāng)時震驚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則寫出了“狀”──當(dāng)時震驚的模樣。如果只寫“情”不寫“狀”,不是“驚坐起”而是“吃一驚”,那恐怕就神氣索然了。而“驚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寫出作者當(dāng)時陡然一驚的神態(tài)。再加上“垂死病中”,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了感情的深度,使詩句也更加傳神。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難的。然而,作者卻驚得“坐起”了,這樣表明:震驚之巨,無異針刺;休戚相關(guān),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誼之深,于此清晰可見。
按照常規(guī),在“垂死病中驚坐起”這句詩后,大概要來一句實(shí)寫,表現(xiàn)“驚”的具體內(nèi)涵。然而作者卻偏偏來了個寫景的詩句:“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這樣,“驚”的具體內(nèi)涵就蘊(yùn)含于景語之中,成為深藏不露、含蓄不盡的了。作者對白氏被貶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憤懣,還是悲痛,全都沒有說破,全都留給讀者去領(lǐng)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這首詩所寫的,只是聽說好友被貶而陡然一驚的片刻,這無疑是一個“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說,是有千言萬語和多種情緒涌上心頭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積和容量的片刻。作者寫了這個“驚”的片刻而又對“驚”的內(nèi)蘊(yùn)不予點(diǎn)破,這就使全詩含蓄蘊(yùn)藉,情深意濃,詩味雋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這首詩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讀了非常感動。后來他在《與元微之書》中說:“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仆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像這樣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盡、富有包孕的好詩,它是有很強(qiáng)的藝術(shù)魅力的。別人讀了尚且會受到藝術(shù)感染,何況當(dāng)事人白居易。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古詩十四首 其七。元代。張昱。 禰衡輕狡人,況以才自負(fù)。將赴漁陽撾,侮人還自侮。曹公豈容物,嫁惡與黃祖。值茲劻勷際,焉用鸚鵡賦?所以賢達(dá)士,貴在識時務(wù)。
東皇消息到江梅,鼓吹郊迎曉色開。五日新正渾醉里,百年殘夢又春來。
他鄉(xiāng)綵燕隨緣看,何處云鴻寄劄回。料得故人多健在,尋芳聯(lián)轡滿金臺。
立冬日有懷京師諸友。明代。潘希曾。 東皇消息到江梅,鼓吹郊迎曉色開。五日新正渾醉里,百年殘夢又春來。他鄉(xiāng)綵燕隨緣看,何處云鴻寄劄回。料得故人多健在,尋芳聯(lián)轡滿金臺。
次韻宇文贈趙宿州。宋代。洪皓。 尹京便可繼翁歸,暫向符離一馬麾。善撫新邊千里肅,復(fù)還舊治九重知。策勛久矣推多算,琢句飄然泯小疵。三事古由高第入,才兼二哭莫憂遲。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其五。元代。耶律楚材。 二月河中草木青,芳菲次第有期程。花藏徑畔春泉碧,云散林梢晚照明。含笑山桃還似識,相親水鳥自忘情。遐方且喜豐年兆,萬頃青青麥浪平。
和張自行過城南作畫。明代。錢宰。 負(fù)郭高居晝不開,繞階流水綠于苔。花前洗筆供詩畫,馬上敲門知客來。深樹流鶯通宴席,碧香浮蟻滟春杯。官衙正在行軍幕,醉后何妨犯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