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寫自己的裝束。腰垂錦帶,顯示出衣飾的華美和身份的尊貴,與第三句“關西將家子”相應;佩吳鉤(一種吳地出產的彎刀),表現出意態的勇武英俊。杜詩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之句,可見佩帶吳鉤在當時是一種顯示少年英武風姿的時髦裝束。寥寥兩筆,就將一位華貴英武的“關西將家子”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了。
第二句“走馬曾防玉塞秋”,進一步交代自己的戰斗經歷。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馬肥的季節,常進擾邊境,需要預加防衛,稱為“防秋”。玉塞,指玉門關。這句是說自己曾經參加過防秋玉塞、馳驅沙場的戰斗行動。和上句以“錦帶”、“吳鉤”顯示全體一樣,這里是舉玉塞防秋以概括豐富的戰斗經歷。
不過,詩意的重點并不在圖形寫貌,自敘經歷,而是抒寫感慨。這正是三、四兩句所要表達的內容。關西,指函谷關以西。古代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說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肅武威,亦即涼州)人,所以自稱“關西將家子”。表面上看,這兩句詩語調輕松灑脫,似乎帶有一種風流自賞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層,結合詩人所處的時代、詩人的理想抱負和其他作品來體味,就不難發現,在這瀟灑輕松的語調中正含有無可奈何的苦澀和深沉的感慨。
寫慷慨悲涼的詩歌,決非李益這們“關西將家子”的本愿。他的《塞下曲》說:“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毕蟀喑热四菢樱⒐吶@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當立功獻捷的宏愿化為蒼涼悲慨的詩思,回到自己熟悉的涼州城時,作者心中翻動著的恐怕只能是壯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說:“莫笑”二字當中還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么,“只將”二字便純然是壯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為一首自題小像贈友人的小詩,三、四兩句所要表達的,正是一種“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式的感情。
這當然不意味著李益不欣賞自己的邊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將詩思入涼州”的詩句中多少含有自賞的意味。但那自賞之中分明蘊含著無可奈何的苦澀。瀟灑輕松與悲慨苦澀的矛盾統一,正是這首詩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它耐人尋味的重要原因。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 ...
李益。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于七絕。
上京次貢待制韻(三首)。。涂穎。 蓬萊仙子學長生,群帝朝天絳節迎。昨日六龍回北極,云裾霞佩集灤京。
綠珠詞。。江源。 主家富敵國,金谷年年春。樓臺艷羅綺,交疏鏤檀沉。黃金易歌笑,明珠買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一朝禍兇豎,無乃為妾嗔。捐驅尚可惜,未足酬主恩。昨日掌中珠,今日掌中珠,今日道上塵。女子猶乃爾,區區徒美新。
姑蘇館上元前一夕陪使客觀燈之集。宋代。楊萬里。 節物催人又一年,銀花蓮炬照金尊。麝鎚官樣陪公讌,粉繭卿風憶故園。何似兒孫談草草,不妨燈火半昏昏。人生行止誰能料,今夕蘇州看上元。
與朝陽山人張朝夜集湖亭,賦得各言其志。唐代。皎然。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零露積衰草,寒螀鳴古田。茫茫區中想,寂寂塵外緣。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
再來應是歲庚辰,珍重高年命屢申。早識云卿擅當代,不教疏傅獨前人。
華茵聯句朋猶昨,綺閣懸燈物共春。眠食倘彊思亟見,宴陪撒荔莫辭頻。
沈德潛和韻有林壑已安仍戀主潞河歸棹敢云遄之句因疊前韻賜之 其二。。弘歷。 再來應是歲庚辰,珍重高年命屢申。早識云卿擅當代,不教疏傅獨前人。華茵聯句朋猶昨,綺閣懸燈物共春。眠食倘彊思亟見,宴陪撒荔莫辭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