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隨鴻雁少,江共蒹葭遠。
歷歷余所經,悠悠子當返。
孤游懷耿介,旅宿夢婉娩。
風土稍殊音,魚蝦日異飯。
親交俱在此,誰與同息偃。
送湖南李正字歸。唐代。韓愈。 長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人隨鴻雁少,江共蒹葭遠。歷歷余所經,悠悠子當返。孤游懷耿介,旅宿夢婉娩。風土稍殊音,魚蝦日異飯。親交俱在此,誰與同息偃。
長沙在楚地的深部,洞庭湖這時正是深秋。
斷鴻零雁隨著歸人的南行愈來愈少,江邊的蘆葦卻長得茂密邈遠。
你所走的這條路,記得清清楚楚都是我經過的,路途已經很遠了,你也該回來了。
你孤游遠行省親,為人正直,希望你路途平安,睡的香甜。
隨著南去的路遠去,風土、方言方音、飯食也越來越不同了,吃的魚蝦越來越多。
你的親友都在河南,到長沙后同誰在一起生活呢。
李正字:名礎,官秘書省正字。貞元十九年進士,元和初為秘書省正字。
長沙入楚深:長沙在楚地的深部。因為周代楚國地盤廣大,在長沙以北很遠的地方都屬于楚國。
洞庭:洞庭湖。值:當。
鴻雁少:相傳北雁南飛至衡山回雁峰止。再往南去的人少了,鴻雁也少了。
蒹(jiān)葭(jiā):蘆葦。
歷歷:清清楚楚。
悠悠:路途遙遠貌。
耿介:耿直。
婉娩:依戀之情。
稍:漸漸。
日異飯:飯食也變樣了、
親交:親友,親人。
息偃(yǎn):休息。
參考資料:
1、唐宋八大家集編委會.文白對照 唐宋八大家集(1-3冊):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343-344
2、張清華.韓愈詩文評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664頁
3、劉耕路.韓愈及其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229
這首詩約作于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這一年的秋天,韓愈的朋友李礎要回湖南去,韓愈對這次分別十分惋惜,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王仲鏞.韓愈詩文名篇欣賞:巴蜀書社,1999:25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送河內令孫偕兼懷太守晁子長。宋代。梅堯臣。 去年同渡江,江上風雷惡。與君相後先,夜向蘆洲泊。君今作邑太行陽,八月黃河雁初落。漢家借寇吏正閑,到喜秋城罷嚴柝。
清平樂 其三。。程濱。 唏噓堂上,舉世誰無妄。惟有軍持成寶相,矯若游龍蕩漾。長空夜影青青。平添雪后心情。莫道能醫心病,終朝郁郁為名。
折桂新亭。宋代。錢聞詩。 面對三江背五峰,一亭屹屹睨其中。蓬萊弱水眼前是,不必思航大海東。
和朱世同夜聞竹聲。宋代。吳芾。 醉臥空齋靜絕人,夜闌霜月白紛紛。寒生枕上渾無夢,聲到窗前疑是君。玉軫誰家調古曲,鐵衣何處角孤軍。羨君寫入新詩里,清壯還應過所聞。
與何光遠贈答詩(龍女贈光遠)。。龍女。 坐久風吹綠綺寒,九天月照水精盤。不思卻返沈潛去,為惜春光一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