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xí)家池。
澄波澹澹芙蓉發(fā),綠岸參參楊柳垂。
一朝物變?nèi)艘喾牵拿婊臎鋈俗∠ ?/p>
意氣豪華何處在,空余草露濕羅衣。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高陽池送朱二。唐代。孟浩然。 當(dāng)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xí)家池。池邊釣女日相隨,妝成照影竟來窺。澄波澹澹芙蓉發(fā),綠岸參參楊柳垂。一朝物變?nèi)艘喾牵拿婊臎鋈俗∠ R鈿夂廊A何處在,空余草露濕羅衣。此地朝來餞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馬。征馬分飛日漸斜,見此空為人所嗟。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當(dāng)年襄陽雄盛時期,鎮(zhèn)守襄陽的山間經(jīng)常在習(xí)家池醉飲。
相隨而來的釣女,來到池邊,競相窺視她們自己妝扮過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清波蕩漾荷花盛開,依依垂柳映綠了水岸。澹澹:水波搖蕩的樣子。參參:草木茂盛;細(xì)長的樣子。
往日的繁華已經(jīng)消逝,人物也不似當(dāng)年,四望習(xí)池已變得一派荒涼,人跡稀少。
往日意氣風(fēng)發(fā)豪華風(fēng)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見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濕著游人的衣服。
此處雖然蕭條了,但是一大早就來此為送別餞行的,并在這里放牧將要遠(yuǎn)行的馬匹。
一直到紅日漸斜,遠(yuǎn)行人才上馬而去,此情此景見之無不令人感嘆此地的荒涼。
誠懇而來是為尋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歸去,做一個赤松仙子隱逸罷了。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話中的仙人,相傳神農(nóng)時為一說為帝嚳之師,后為道教所信奉。《史記·留侯世家》:“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學(xué)仙求道雨師。的隱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隱居處。
高陽池:即習(xí)家池。
朱二:孟浩然友人,生平事跡不詳。
此詩寫了習(xí)家池往日的綺麗繁華,與眼前的空寂冷落,形成鮮明的對照,其實是浩然心中的理想和眼前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寫意。此詩當(dāng)作于他的晚年,詩中也可見浩然仕途徹底無望之后,真正歸隱的決絕之心。同時從詩中也為讀者流露了如下信息:晉代的襄陽其雄盛和繁華是勝于盛唐之初的;另外就習(xí)家池而言其荒涼和破敗,遠(yuǎn)非近代之事,而是唐已如斯了。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題深省庵。宋代。蒲壽宬。 結(jié)草為庵寄一枝,鐘魚聊復(fù)事清規(guī)。野蔬入供無人識,古柏為香有佛知。頻去飲泉非為渴,偶來坐石忽忘饑。常談且接頭陀伴,欲說上乘空費辭。
大茅峰四絕句。宋代。陸文圭。 羊腸九折路盤嶇,不覺勝身上太虛。失腳從知高處險,西風(fēng)斜日旱回車。
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宋代。楊萬里。 暮煙如雨雨如煙,一把珠簾隔遠(yuǎn)山。簾影漸濃山漸淡,恍然移入畫屏間。
世美歸侍政府以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作詩送之 其八。南北朝。鄒浩。 蕪城兆霜雪,潁川凋芰荷。昔別情已矣,今別情奈何。英英二三子,行亦車懸■。后日知誰同,蟬聲猶暮多。
穆護(hù)砂 亂后重游太清宮。。黃公渚。 鼓枻滄溟去。踐山盟、待證鷗鷺。趁禺收浪,海天霞曙。瀛壖清淺如許。一徑處、檀欒青鳳舞。炎景斂、日中無暑。林海蕩、綠云靡極,繞殿腳、泉聲如故。婀娜蓬萊,葳蕤薝葡,十年重到渺愁余。訪煉師羽化,玉徽輟軫,腹痛賞音無。寥落鐘魚琳宇。碧紗籠、壁題塵污。悵蕊珠宮闕,沈沈朱鳥,年時洞天曾住。遁藕空、將身迷處所。生意撫、婆娑庭樹。道場散、饑鴉掠食,兵塵梗、歸雁無書。海印蕪平,寶珠花萎,魂歸絳雪淚應(yīng)枯。又黃昏、戰(zhàn)艦空灘,角聲吹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