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山川縉云嶺,今年雨雪白登臺。
可憐日至長為客,何意天涯數(shù)舉杯。
城晚角聲通雁塞,關(guān)寒馬色上龍堆。
故園望斷江村里,愁說梅花細細開。
云中至日。清代。朱彝尊。 去歲山川縉云嶺,今年雨雪白登臺。可憐日至長為客,何意天涯數(shù)舉杯。城晚角聲通雁塞,關(guān)寒馬色上龍堆。故園望斷江村里,愁說梅花細細開。
我去年就登臨了縉云山,今年又置身于這風雪彌漫的白登山。
可憐我在冬至還在他鄉(xiāng)為客,何曾想到會在此天涯舉杯消愁。
傍晚邊城響起的號角聲直通雁門關(guān),關(guān)外積雪呈現(xiàn)出斑駁之色,延伸到白龍堆沙漠。
遙想家鄉(xiāng)在遠方的江村之中,卻又怕說起此時梅花已經(jīng)盛開了。
云中:古郡名,今山西大同市。至日:冬至節(jié)。
縉云嶺:又名仙都山,在今浙江縉云縣境。
白登臺:即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為漢高祖被匈奴圍困處。
日至:日南至,即冬至。
何意:何曾想到。滅涯:遠方。數(shù):屢次。
角:軍中吹的號角。雁塞:即雁門塞,又名雁門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
關(guān):雁門關(guān),在山西省代縣北部,為長城要塞之一。馬色:這里疑指地有積雪,現(xiàn)出斑駁之色。龍堆:亦稱白龍堆,在新疆羅布泊以東至甘肅玉門關(guān),古代為西域交通要道。
愁說:指怕提起故鄉(xiāng)風物。細細開:形容花枝繁盛,花時長久。
參考資料:
1、胡光舟,張明非主編.新編千家詩,: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8.05:1814
這首詩寫冬至在云中郡(今山西大同)過節(jié)的所見所聞。康熙三年(1664年),詩人往謁山西按察副使曹溶,居住于大同的萬物同春亭。冬至這天本應(yīng)與家人團圓,身處天涯的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穆杰主編.古詩詞鑒賞·冬之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06:157-158
首聯(lián)“去歲山川縉云嶺,今年雨雪白登臺”,交代行蹤,說自己并不是今朝不得歸家,而是久在異地,漂泊至今。“山川”、“雨雪”暗示在外的艱辛,今年的情形尤其令人傷悲,雪花紛至,山中寒氣逼人。“可憐日至長為客,何意天涯數(shù)舉杯”直抒胸臆,可嘆游子在佳節(jié)時分,眾人團圓之際,只能登高飲酒排解憂愁。“長”、“數(shù)”字表明詩人在外做客之久及思鄉(xiāng)之苦。頸聯(lián)“城晚角聲通雁塞,關(guān)寒馬色上龍堆”,放開視角,由景人情,由眼前的蕭瑟之景聯(lián)想到塞外邊地的荒冷,以此烘托孤寂凄冷的心境。尾聯(lián)收束全篇,想起故鄉(xiāng)的風物,聊解愁腸,但路途遙遠,即便是決眥也不能如愿。這重重的阻隔,加上料想故園的梅花正是恣情怒放,盡展風姿的時候,禁不住傷痛萬分,還不如勿提此物。這樣的心境使得善于含蓄寄意的詩人也直說“愁”字了。
這首詩代表了朱彝尊詩歌的特色。全詩講究對仗,除尾聯(lián)外,三聯(lián)全都對仗工整。尤其是首聯(lián)、頸聯(lián)含有四個地名,使用自然貼切。另外,尾聯(lián)還借用了杜詩的詩意。如此使詩歌典雅深婉,意味頗深,可以見出詩人才華出眾。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xué)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qū)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xué)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jīng)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chuàng)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詩人、詞人、學(xué)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驅(qū)芳,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xué)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jīng)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chuàng)始者,與陳維崧并稱朱陳。精于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余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豐厓雨中有懷奉答。明代。朱樸。 春雨作風風作雨,城南閒卻望春臺。人曾有約漫相失,老不待招還自來。酒興詩狂難料理,黃鶯紫燕莫疑猜。倦飛亭上晴堪賞,分付桃花緩緩開。
山橋。宋代。韓元吉。 倚杖溪橋暮雨垂,春寒空翠著人衣。凌空怪石如旗豎,噴壑清泉作練飛。乘興正須隨地飲,醉狂聊共插花歸。從教拍手兒童笑,要是山深客到稀。
瞻嶧亭次歐陽圭齋先生韻。明代。謝肅。 黃棟河西一草亭,嶧山相對兩峰青。云浮魯觀無今古,石刻秦文似日星。游子臨流方嘆逝,醉翁行路巳勞形。亦知仁者偏多壽,何必丹丘住福庭。
與朝陽山人張朝夜集湖亭,賦得各言其志。唐代。皎然。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零露積衰草,寒螀鳴古田。茫茫區(qū)中想,寂寂塵外緣。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
送張仲實之宜興。元代。楊載。 南渡邦初造,西山將獨賢。立功何赫赫,流慶尚綿綿。報國橫戈數(shù),登壇授鉞專。風云方際會,江海固周旋。控險千鈞弩,臨危七寶鞭。忠誠深足仗,智勇實兼全。自返高橋役,端持宥府權(quán)。兵威終抗敵,人力可回天。甲第無踰者,諸孫固穎然。初生同燕頷,有美自蟬娟。善學(xué)聞當代,能詩起妙年。衛(wèi)公猶故物,鄭老竟寒氈。矯矯青云器,泠泠白雪弦。同游雖未達,自視已無前。政事兼留意,時髦孰比肩。知機無轉(zhuǎn)石,縱辨若奔川。特達群公薦,酸寒眾目憐。姑為文學(xué)掾,會覓孝廉船。必見公侯復(fù),無論雨露偏。秋風鵬鶚健,萬里正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