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遣詩視孔子道,豫章配孟顏后山。自馀眾作等別派,彪虥貍豹虎一斑。
我修直筆公萬世,議論不到甘嘲訕。中間杜老饒寒餓,陳也絕葷黃尚可。
天公讎施略相當,一字而貧更憐我。去年臞庵太荒涼,釜中得魚雷隱床。
了知詩祟力排擯,誰言錮疾蟠膏肓。劉郎食飽嗜昌歜,又一過目思手攬。
編詩更著顧癡筆,字字可丹藏石?。知君療病我益病,心手相忘還展詠。
百年長病可得辭,兩翁落唾皆可敬。忽云身后無知音,此詩百變無邪心。
候蟲時鳥足感耳,我思正在南風琴。誰能首涂追四始,以經夾轂騷駕軌。
意所不快鞭曹劉,此時折汝一寸箠。長安市上逢聯璧,人持一箭與我直。
請君了卻三萬軸,再見坐我床下客。
借山谷后山詩編于劉宜之司戶因書所見呈宜之兄弟。宋代。敖陶孫。 拾遣詩視孔子道,豫章配孟顏后山。自馀眾作等別派,彪虥貍豹虎一斑。我修直筆公萬世,議論不到甘嘲訕。中間杜老饒寒餓,陳也絕葷黃尚可。天公讎施略相當,一字而貧更憐我。去年臞庵太荒涼,釜中得魚雷隱床。了知詩祟力排擯,誰言錮疾蟠膏肓。劉郎食飽嗜昌歜,又一過目思手攬。編詩更著顧癡筆,字字可丹藏石?。知君療病我益病,心手相忘還展詠。百年長病可得辭,兩翁落唾皆可敬。忽云身后無知音,此詩百變無邪心。候蟲時鳥足感耳,我思正在南風琴。誰能首涂追四始,以經夾轂騷駕軌。意所不快鞭曹劉,此時折汝一寸箠。長安市上逢聯璧,人持一箭與我直。請君了卻三萬軸,再見坐我床下客。
字器之,號臞翁,一號臞庵,自稱“東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鄉薦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學,曾寫詩送朱熹,又作詩悼趙汝愚,忤韓侂胄。慶元五年(1199年)進士。歷任海門縣主簿,漳州府學教授、廣東轉運司主管文字。因臨安書商陳起刊刻《江湖集》受株連貶官。官至溫陵通判。寶慶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詩集》2卷,收入《南宋群賢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見其佚詩。 ...
敖陶孫。 字器之,號臞翁,一號臞庵,自稱“東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鄉薦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學,曾寫詩送朱熹,又作詩悼趙汝愚,忤韓侂胄。慶元五年(1199年)進士。歷任海門縣主簿,漳州府學教授、廣東轉運司主管文字。因臨安書商陳起刊刻《江湖集》受株連貶官。官至溫陵通判。寶慶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詩集》2卷,收入《南宋群賢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見其佚詩。
世事。宋代。王安石。 世事一何稠,論心日已偷。尚蒙今士笑,宜見古人羞。老圃聊須問,良田亦欲求。非關畏黻冕,無責易身修。
夜讀門山靜居二先生遺集。明代。唐之淳。 月色讓殘雪,角聲凄斷鴻。從軍泗水上,飛夢大江東。風冰綴檐鐸,鄰火送春舂。臨文懷二老,清淚濕焦桐。
詠青溪石壁。宋代。陳與義。 青溪宜曉日,曲處千丈晦。天開蒼石屏,影落西村外。虛無元氣立,明滅河漢對。人行崢嶸下,鳥急浩蕩內。向來千萬峰,瑣細等蓬塊。老夫倚杖久,三嘆造物大。惜哉太史公,意短遺此快。更欲訪野人,窮探視其背。
蜀府遇夏時教諭次韻敘德言懷。明代。方孝孺。 周道昔淪喪,鳳鳥收其聲。紛紛徇世士,各以智術鳴。仲舒起西都,蜀漢有孔明。下帷談正誼,濡走濟群生。二子茍遇時,惠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