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蓋崚嶒駕楚云,驂驔五馬五花文。漢庭此日推經術,可是尋常作使君。
汝寧徐使君 其七。明代。李攀龍。 高蓋崚嶒駕楚云,驂驔五馬五花文。漢庭此日推經術,可是尋常作使君。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
李攀龍。 李攀龍(1514—1570)字于鱗,號滄溟,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繼“前七子”之后,與謝榛、王世貞等倡導文學復古運動,為“后七子”的領袖人物,被尊為“宗工巨匠”。主盟文壇20余年,其影響及于清初。
秋日雜興。宋代。敖陶孫。 陣云起西北,中原暗黃塵。豈無匡時算,無路不得陳。書生亦過計,夜夜占天文。匣劍似識時,中宵啞然鳴。我亦發悲歌,沾衣涕從橫。
試院偶題 其二。明代。方孝孺。 三代賓興法尚存,每因取士嘆斯文。近來眼病無聊甚,豈復能空冀北群。
籌邊堂。宋代。梁介。 籌邊無它長,幸此歲有秋。吏無打門宣,民無失業憂。史君來此邦,不但肉食謀。有言天命之,為汝消窮愁。夷蜑及生齒,各異風馬牛。一醉堂上樽,莫運機與籌。
夏夕戲作艷曲。明代。韓上桂。 浣沙溪上纻羅輕,少小吹笙學鳳鳴。近水荷花貪并蒂,依人燕雀羨雙成。舞長自喜迎仙袂,燭滅何須絕客纓。已遣風光牽宿醉,獨無涼雨解新酲。
鯸魚。。弘歷。 湖中藻荇蕃,蔓延叢累積。搴芼與铚艾,萌芽旋充斥。舟楫礙泛流,波瀾溷澄碧。是應例除莠,詢得一良策。鯸魚此為糧,育湖俾搜索。藻荇則已盡,荷芰乃并食。魚所能者啖,不能者揀擇。溲矢更遺污,綠水成黃色。藻荇穢復里,鯸魚穢面額。不什不變法,欲速疏籌畫。一利一弊滋,覽物理可格。
陳仲怡刺史留飲寓齋看燈屏同李蘧門作。清代。吳敬梓。 煙綃霧縠稱絲絕,中含火齊光皎潔。鯨魚鱗甲動蚖膏,秀華掩映管弦咽。風流太守解組歸,愛客開樽燈月煇。滅燭留髡客不去,不知門外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