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本虛無生太極,太極變而先有一。一分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從此出。
無一斯為天地根,玄教一為眾妙門。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運經綸。
天得一清地得寧,谷得以盈神得靈。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貞。
禪向一中傳正法,儒從一字分開闔。老君以一闡真常,曾參一唯妙難量。
道有三乘禪五派,畢竟千燈共一光。抱元守一通玄竅,惟精惟一明圣教。
太玄真一復命關,是知一乃真常道。休言得一萬事畢,得一持一保勿失。
一徹萬融天理明,萬法歸一未奇特。始者一無生萬有,無有相資可長久。
誠能萬有歸一無,方會面南觀北斗。至此得一復忘一,可與化元同出沒。
設若執一不能忘,大似癡貓守空窟。三五混一一返虛,返虛之后虛亦無。
無無既無湛然寂,西天胡子沒髭須。今人以無喚作無,茫蕩頑空涉畏途。
今人以一喚作一,偏枯苦執費工夫。不無之無還會得,便于守一知無一。
一無兩字盡掀翻,無一先生大事畢。
無一歌。元代。李道純。 道本虛無生太極,太極變而先有一。一分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從此出。無一斯為天地根,玄教一為眾妙門。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運經綸。天得一清地得寧,谷得以盈神得靈。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貞。禪向一中傳正法,儒從一字分開闔。老君以一闡真常,曾參一唯妙難量。道有三乘禪五派,畢竟千燈共一光。抱元守一通玄竅,惟精惟一明圣教。太玄真一復命關,是知一乃真常道。休言得一萬事畢,得一持一保勿失。一徹萬融天理明,萬法歸一未奇特。始者一無生萬有,無有相資可長久。誠能萬有歸一無,方會面南觀北斗。至此得一復忘一,可與化元同出沒。設若執一不能忘,大似癡貓守空窟。三五混一一返虛,返虛之后虛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寂,西天胡子沒髭須。今人以無喚作無,茫蕩頑空涉畏途。今人以一喚作一,偏枯苦執費工夫。不無之無還會得,便于守一知無一。一無兩字盡掀翻,無一先生大事畢。
李道純 ,湖南都梁(武岡)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號清庵,別號“瑩蟾子”。精于內丹學。李道純博學多才,他的內丹理論兼容并包,系統非常完整。其師王金蟾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純融合內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內丹理論以“守中”為要訣。 故后人稱其為內丹學中的中派。 ...
李道純。 李道純 ,湖南都梁(武岡)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號清庵,別號“瑩蟾子”。精于內丹學。李道純博學多才,他的內丹理論兼容并包,系統非常完整。其師王金蟾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純融合內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內丹理論以“守中”為要訣。 故后人稱其為內丹學中的中派。
熱河三十六景詩 其三十 澄波疊翠。。玄燁。 疊翠聳千仞,澄波屬紫文。鑒開倒影列,反照共氤氳。
游東林用韻二首 其二。明代。黃廷用。 病馀還覺冶游勞,風景悠然思轉豪。水繞林深山日隱,洞開云凈海天遙。浮生枉試腹中劍,塵世空藏笑里刀。我愿晚陰分石榻,英雄誰復說孫曹。
同樊潤州游郡東山。唐代。皇甫冉。 北固多陳跡,東山復盛游。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樊川。清代。李宗渭。 司勛去已久,零落野人家。一夜杜陵雨,滿村山杏花。鬢絲天共老,歸思客長嗟。蹋草行吟遍,樊川春日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