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
彩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映葛花。
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
閑驅竹馬緩歸家,官軍自殺容州槎。
黃家洞。唐代。李賀。 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彩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映葛花。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閑驅竹馬緩歸家,官軍自殺容州槎。
像雀兒跳躍,促促地踩著黃沙上戰(zhàn)場,青石磨制的箭頭,飾有獸角的硬弓四尺長。
黑旗三揮,銅鼓擂得震天響,高聲吶喊如猿啼,還用力搖動著箭囊。
彩帶纏在小腿上,打成斜折狀,彩衣繽紛的隊伍與葛花相映,排列在溪旁。
夜霧籠罩的山潭里,白鼉的吼聲令人膽喪,竹蛇飛蠹在暗處襲擊,更叫人難以提防。
黃洞人獲勝,悠閑地騎著竹馬緩緩回家去,官兵在容州竟殘殺轄境的百姓去冒功請賞。
黃家洞:史稱“黃洞”或“黃家”,唐朝時住在邕州——今廣西邕寧縣一帶的少數(shù)民族,以其曾居黃橙洞,故如是稱。
雀步:行路像雀躍一樣。蹙(cù):踩踏的意思。促促:象聲詞,在沙地上行走的聲音。
角弓:用獸角做成的弓箭。青石鏃(zú):用青石磨成的箭頭。
幡(fān):一種窄長的旗幟。點:指點。揮動示意。銅鼓: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用銅鑄成的鼓,供聚集或征戰(zhàn)時用。
高作猿啼:高聲呼叫像猿啼一樣。箙(fú):盛箭的器具。彩巾:彩帶纏繞在小腳上,打綁腿。
踍(qiāo):字書無此字,疑“跤”或“骹”字,實即小腿。幅半斜:綁腿打成斜折行狀。
溪頭:猶溪邊。 唐李端《送客東歸》詩:“行人相見便東西,日暮溪頭飲馬別。”
白鼉(tuó):鱷魚的一種,俗稱鼉龍,又稱豬龍婆。
竹蛇:竹根蛇,劇毒。飛蠹(dù):毒蟲名。王琦認為是“飛蠱”之誤。射金沙:含沙射人影。據(jù)傳,一種名叫“蜮”的短狐,能含沙射人。
竹馬:在這里指當?shù)匾环N小型的、能穿越竹林的馬。葉蔥奇以為“竹馬”為指小兒,大約是據(jù)“青梅竹馬”一語;王琦認為是當?shù)匾环N馬名。
容州:唐代州名,今廣西一帶。槎(chá):土著居民之通稱。
參考資料:
1、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88-90
朱自清考定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六月后(參見《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李賀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全詩僅十句。頭八句是寫黃家洞蠻抗擊官軍的戰(zhàn)事大略。“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是寫其步履與武裝。步子非常奇特,是雀兒一樣的步子,一跳一跳的,步子踏(“蹙”)在沙上,便發(fā)出“促促”的響聲;而他們的武裝卻是四尺見長的用獸角裝飾的弓和用青石作箭頭的箭。“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是寫黃家洞蠻部隊的情狀。一種狹而長的黑旗點了三下,銅鼓聲大震,蠻民集合了。每一個黃家洞人都像猿猴那樣怪聲怪氣地大聲叫喊,雙手還頻頻搖著自己的箭袋(箭箙)。“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映葛花”是寫這支部隊的“軍服”。這“軍服”和民服無異,也是夠別致的了:他們的“裹腿”僅用彩巾斜纏著的。這一支隊伍在溪頭傲立,映著正在開放的紅紫色的葛花,那艷麗斑駁的色彩也夠撩人眼目的了。“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是寫黃家洞蠻伏擊官軍的戰(zhàn)事。這一場伏擊是這樣奇妙、神速,就好似白鼉晚吟、竹葉青蛇、飛蠹突然向人發(fā)動襲擊一樣,不但恐怖異常,也讓人猝不及防。這一句王琦解為“狀洞中景物”,實不確。因為這樣解,此句便游離于全篇。葉蔥奇注為寫翻船(白鼉)和蠻人之射箭(竹蛇、飛蠹)。又有點過于拘泥。其實這兩句就是寫黃家洞蠻作戰(zhàn)的勇猛無敵、神速無匹的。
后兩句是寫戰(zhàn)后情景。這里有一個對照:黃家洞蠻在戰(zhàn)后,騎著自己的“竹馬”悠悠然地回到家里;可官軍卻屠殺容州的百姓,以人頭數(shù)交差。
這首詩的題旨是刺官軍的無能、殘暴與歹毒。李賀一生,貧病相加,仕途多舛。他對當?shù)勒呤浅錆M了無比的憎恨與憤怒的。他的詩因此很不乏譏刺時事之作。如《夜飲朝眠曲》是刺當權者的淫逸生活的,《秦宮詩》是刺豪門的專橫跋扈的,《呂將軍歌》是刺宦官帶兵平藩的,《老夫采玉歌》是刺富者榨取采玉工人血汗的。《黃家洞》與這些諷時刺世之作,在批判的精神上是相通的。但這一首詩同情并謳歌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起義斗爭,這在唐詩中又實屬罕見。李賀的這一首詩,是超越了階級和種族偏見的。在這一點上,李賀要比他的師長韓愈——他稱黃家洞為“賊”——的思想要先進得多。這首詩應當是李賀詩中的民主性的精華。雖歷經(jīng)世,又過千載,這首詩的思想異彩仍能在唐詩苑中放射出奕奕不滅的耀眼光華。
《黃家洞》在藝術上仍是一種奇崛幽峭,秾麗凄清的風格。奇特的步式、蠻荒的戎裝、猿啼一般的怪叫,都生發(fā)出一種詭奇而幽麗的神韻;而那與這“奇裝異服”相映的紅紫色的葛花,又很能增加全詩的凄清而艷麗的氛圍。在這里,詩人是把戰(zhàn)士詩化了。把戰(zhàn)事也詩化了。戰(zhàn)爭并不殘酷,它顯得很美好,很有趣。這一點不僅說明詩人的同情是在黃家洞人民方面,也說明詩人的美學觀總是和善、和同情心聯(lián)系在一起的。再就是篇末點題法。全詩十句有九句是寫黃家洞人的軍威的,僅在篇末才點了官軍一筆。而這一筆恰恰是全詩的關鍵處、詩意所在。全詩由這一句而神彩飛動,令人震驚。按理說,表現(xiàn)主題的部分一定要用重筆墨,不厭其繁,而這首詩卻一反常情,不厭其略。這種手法,恰如相聲的抖包袱皮,一層層剝?nèi)ィ@得很有趣,很有情致,而剝到最后竟是一個奇異的發(fā)現(xiàn),這就要比句句寫官軍殺良報功的方法巧妙、神奇,而且會經(jīng)濟得多。大約這種方法十分類似軍事上的聲東擊西,很能出奇而制勝的。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回鑾奉皇太后進宮之作。。弘歷。 展豫巡嵩洛,回鑾奉壽康。三呼遐算祝,九曲瑞符彰。不狩安知外,惟勤所戒荒。鳳樓五云表,藹藹萃千祥。
水中蒲。元代。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美玉尚待價,明珠終不污。
洞山十詠 其八 透瓶泉。元代。岑安卿。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
舟次三水寄竹泉上人。宋代。李震。 片云遠隔五羊城,白足高僧事事清。吟對梅花看月色,坐題桐葉聽秋聲。一塵不及人間跡,萬慮都忘物外情。賣卻床頭琴與劍,幾回相見話生平。
答盈盈。宋代。王山。 東風艷艷桃李松,花園春入屠酥濃。龍腦透縷鮫綃紅,鴛鴦十二羅芙蓉。盈盈初見十五六,眉試青膏鬢垂綠。道字不正嬌滿懷,學得襄陽大堤曲。阿母偏憐掌上看,自此風流難管束。鶯啄含桃未咽時,便會郎時風動竹。日高一丈羅窗晚,啼鳥壓花新睡短。膩云纖指擺還偏,半被可憐留翠暖。淡黃衫袖仙衣輕,紅玉欄干妝粉淺。酒痕落腮梅忍寒,春羞入眼橫波艷。一縷未消山枕紅,斜睇整衣移步懶。才如韓壽潘安亞,擲果竊香心暗嫁。小花靜院酒闌珊,別有私言銀燭下。簾聲浪皺金泥額,六尺牙床羅帳窄。釵橫啼笑兩不分,歷盡風期腰一搦。若教飛上九天歌,一聲自可傾人國。嬌多必是春工與,有能動人情幾許。前年按舞使君筵,睡起忍羞頭不舉。鳳凰簫冷曲成遲,凝醉桃花過風雨。阿盈阿盈聽我語,勸君休向陽臺住。一生縱得楚王憐,宋玉才多誰解賦。洛陽無限青樓女,袖籠紅牙金鳳縷。春衫粉面誰家郎,只把黃金買歌舞。就中薄倖五陵兒,一日冷心玉如土。云零雨落正堪悲,空入他人夢來去。浣花溪上海棠灣,薛濤朱戶皆金镮。韋皋筆逸玳瑁落,張佑盞滑琉璃乾。壓倒念奴價百倍,興來奇怪生毫端。醉眸覷紙聊一掃,落花飛雪聲漫漫。夢得見之為改觀,樂天更敢尋常看。花間不肯下翠幕,竟日烜赫羅雕鞍。掃眉涂粉迨七十,老大始頂菖蒲冠。至今愁人錦江口,秋蛩露草孤墳寒。盈盈大雅真可惜,爾身此后不可得。滿天風月獨倚闌,醉岸濃云呼佚墨。久之不見予心憶,高城去天無幾尺。斜陽衡山云半紅,遠水無風天一碧。望眼空遙沈翠翼,銀河易闊天南北。瘦盡休文帶眼移,忍向小樓清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