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經(jīng)注疏》本《禮記·檀弓下》。
苛政猛于虎。兩漢。佚名。 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經(jīng)注疏》本《禮記·檀弓下》。
孔子路過泰山邊,有個婦人在墳?zāi)古钥薜煤鼙瘋?鬃臃鲋嚽暗姆职迓犞勺勇穯査f:“你這樣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說:“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現(xiàn)在我兒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說:“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婦女回答說:“(因?yàn)椋┻@里沒有殘暴的政令。”孔子說:“子路要記住,殘暴的政令比老虎還要可怕!”
式:同“軾”,車前的伏手板,這里用作動詞 扶著車前的扶手板。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魯國卞(今山東省泗水縣)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壹:真是,實(shí)在。(4)而:乃。
然:是這樣的。
舅:丈夫的父親(指公公)。古以舅姑稱公婆。
焉:于此,在此。
去:離開。
苛政:繁重的徭役賦稅。
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xué)生的稱呼。
識(zhì):同“志”,記住。
這篇文章通過“苛政”與“猛虎”的絕妙對比,形象生動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本性,對封建暴政的鞭撻入木三分。祖孫三代命喪虎口,令人悲憫。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飼虎卻難舍其地。那悲凄老婦的一席話,那一條條離去的鮮活生命,是對當(dāng)政者,尤其是昏庸殘暴者的血淚控訴。孔子提出“德治”,“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論語·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也”(《孟子·梁惠王下》)。表達(dá)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張。這則故事,形象地說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發(fā)人深省。
送客歸閩。明代。張弼。 白雁風(fēng)高秋氣涼,畫船渺渺旆央央。張翰江上莼偏美,陶令籬邊菊正香。稽首不勝恩浩蕩,推冠一任鬢滄浪。何時騎馬來尋訪,欖葉陰中吸荔漿。
送友人之官。明代。王汝玉。 春山春樹綠,相送去何之。拜命辭朝日,分符出守時。花連渚宮暗,潮溯楚江遲。鼎郡彫零久,疲氓藉設(shè)施。
千里不來。。釋重顯。 不見古君子,因循又隔秋。浮生多自擲,好事更誰留。碧巘高沉月,寒云靜鎖樓。宗雷何處是,白鳥下汀洲。
從駕觀講武詩。南北朝。庾信。 校戰(zhàn)出長楊。兵欄入鬬場。置陣橫云起。開營鴈翼張。門嫌磁石礙。馬畏鐵菱傷。龍淵觸牛斗。繁弱駭天狼。落星奔驥騄。浮云上骕骦。急風(fēng)吹戰(zhàn)鼓。高塵擁貝裝。駭猿時落木。驚鴻屢斷行。樹寒條更直。山枯菊轉(zhuǎn)芳。豹略推全勝。龍圖揖所長。小臣欣寓目。還知奉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