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
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時候。兩漢。佚名。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
“年年才到花時候,風雨成旬”,作者本來要寫這年尋花被誤,可是一開始用的是一個含量更大的句子,這樣子不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題旨得到更廣泛的擴充?!安豢祥_晴”語意和“風雨成旬”略同。不過這不是多余的重復,因為如果只是“風雨成旬”,那么那些癡情的惜花者也許會想:總該有一刻的天晴吧,只要乘這個機會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看那“誤卻尋花陌上人”的人或者就是這么想的。不然他明知“風雨成旬”,為什么還要尋花陌上呢?而正是因為有了“不肯開晴”,“誤卻”二字才更見份量。
但是,詞篇也不是順著一個方向發展下去的。過片的“今朝報道天晴也”就忽如絕路逢生,然而緊接著又一個轉折:“花已成塵”!上片說“誤卻”,總還是誤了當日仍有下一日的希望。而此時一個“塵”字已經把花事說到了頭,因此對尋花人來說,剩下的便只有懊喪與絕望。“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懟語,也是癡想。這種癡,正說明了他的情深;而這種至情寄托著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感喟,詞中埋怨花開不得其時,也蘊含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感慨。
燕堂詩。宋代。蔡茲。 世情日澆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脫簪。一世簡編胎后葉,百年香火奉先心。詩緣好句須親錄,酒到濃時輒倩斟。於此更無關意事,時攜諸幼步花陰。
與詩社諸棣游白水寨。。張海鷗。 天分白水落增城,許此江山錦繡盟。仙子靈風矜善弱,古藤神脈佑繁榮。大豐峽谷河流遠,小寨人家景色清。更喜派潭堪酌飲,也宜風雅也怡情。
牧師亂后還山奉寄 其二。。陶式玉。 地老天荒行路難,塵羈初解怯憑闌。故人嗚咽探詩卷,弱女嚶咿傍晬盤。姓氏與誰投白社,湖山從此著黃冠。蟲沙觸磕公休論,且為斯文勉一餐。
謝黃森惠詩并草書。宋代。文同。 南{左耒中昔右阝}黃夫子,生平氣凜然。吟詩舊有癖,寫字近方顛??上Э丈嚼希殲楹笫纻?。蘭溪修禊否,愿續永和年。
同楊應先朱瞻御梁喈林集程散木中秘園亭用瞻御韻。明代。李之世。 冥濛香徑滑,澹雨灑林扃。侵曉方趨省,留賓暫憩亭?;飨烧坡?,草帶鳳池青。勝念堪留記,浮蹤幾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