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
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唐代。李白。 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清靜的夜里坐在明月下,聽著幽人盧先生彈奏起古琴。
忽然聽到《悲風》的曲調,又好像是《寒松》的聲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纖手忙亂,《綠水》的音節確實讓人養性清心。
可惜鐘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樣的知音。
閑夜坐明月,一作“閑坐夜明月”。
釋居月《琴曲譜錄》有《悲風操》、《寒松操》、《白雪操》。《白帖》:《陽春》、《白雪》、《綠水》、《悲風》、《幽蘭》、《別鶴》,并琴曲名。
鐘期:指鐘子期。《列子·湯問》說,俞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俞伯牙彈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要表達的內容,鐘于期都能聽出來。
《風俗通》:俞伯牙方鼓琴,鐘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頃之間,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湯湯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以世無足為知音者也。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
“閑夜坐明月,幽人彈素琴”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一幅夜里閑坐、明月當空、靜聽幽人彈素琴的落寞景致,為下文“世上無知音”的孤寂惆悵之情作鋪墊,埋伏筆。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聞“悲聲調”,宛若“寒松吟”,喧染悲涼的氛圍,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用擬人手法: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便于作者盡情發揮,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難覓的孤寂真情實感融入詩中,進而達到引人入勝之效果。
“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此句借用“鐘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緊扣上文,首尾呼應,使結構更為嚴謹,表達出詩人知音難覓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詩中《悲風》、《寒松》、《白雪》、《綠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寫隱士盧子順彈琴的高超的藝術水平,進而發出“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的感嘆。
這首詩寫聽幽人彈琴,借以慨嘆世無知音。思想情緒未免有些消極,但其中也必定飽含著詩人一生坎坷、歷盡艱難的辛酸痛苦。一首詩中列出四首琴曲名來,可見李白對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寫《淥水》時,言其作用可以“清虛心”,這是李白的一個重要音樂觀點。其所以如此,恐與李白多受老莊思想影響有密切關系。
從寫作上看,首寫彈琴,中寫琴曲,末寫慨嘆。在寫琴曲時,詩人以《寒松吟》比《悲風》,雖是以琴曲比琴曲,卻又使人能從曲名上想到它們之間的必然聯系,因為“悲”與“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風”與“松”則使人想到松濤,并進而想到樂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風入松》,傳為嵇康所作,“風”與“松”相連,可使人想起這一琴曲。此可見詩人的比喻是如何貼切!再者,“《白雪》亂纖手”一句,詩人不僅以一“亂”字,寫出彈琴動作的特點,而且從《白雪》還可使人想到纖手的白嫩,這樣的配詞,真是妙不可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會陳亨父。明代。顧璘。 西園虛閣對高林,閉戶焚香養道心。勝地幾年頻悵望,歸帆千里一開襟。云深獨鶴蕭蕭舞,海近寒龍細細吟。明月倚闌無限興,莫因人世嘆浮沉。
雨中水閣閑眺。宋代。蘇泂。 兩山正作修眉綠,一水猶如疋練橫。竟日書窗覽今古,幾年人世少豪英。
麻灘險路。明代。鄧云霄。 冊子澄霜氣,沿江木葉紛。灘牙寒噴雪,巖腹暖蒸云。處處逢漁父,行行入鹿群。誰言方外吏,尚愧北山文。
送人歸田。明代。曹義。 解組歸來雪滿顛,優游林壑度馀年。春風繞舍多栽竹,夏日臨池獨看蓮。高興每因清醑適,閑情常對白云眠。客來關款無盤饤,旋釣槎頭縮項鳊。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韻 其八。清代。沈光文。 門外蒼茫勢,神龍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豈藉泉廉。善愛知珍鼎,需調用作鹽。呈身原不慣,應合與時潛。
相思黃岳甚,況復故人多。汝向豐溪曲,為予傳嘯歌。
白云無事否,春色奈愁何。心似諸峰月,依依在女蘿。
汪仲子持令兄栗亭及諸君書自歙至廣州相問于其歸也為詩二章送之兼寄諸君 其二。清代。屈大均。 相思黃岳甚,況復故人多。汝向豐溪曲,為予傳嘯歌。白云無事否,春色奈愁何。心似諸峰月,依依在女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