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
忽聞悲風(fēng)調(diào),宛若寒松吟。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
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唐代。李白。 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忽聞悲風(fēng)調(diào),宛若寒松吟。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清靜的夜里坐在明月下,聽著幽人盧先生彈奏起古琴。
忽然聽到《悲風(fēng)》的曲調(diào),又好像是《寒松》的聲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纖手忙亂,《綠水》的音節(jié)確實讓人養(yǎng)性清心。
可惜鐘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樣的知音。
閑夜坐明月,一作“閑坐夜明月”。
釋居月《琴曲譜錄》有《悲風(fēng)操》、《寒松操》、《白雪操》。《白帖》:《陽春》、《白雪》、《綠水》、《悲風(fēng)》、《幽蘭》、《別鶴》,并琴曲名。
鐘期:指鐘子期。《列子·湯問》說,俞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俞伯牙彈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要表達的內(nèi)容,鐘于期都能聽出來。
《風(fēng)俗通》:俞伯牙方鼓琴,鐘子期聽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頃之間,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湯湯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以世無足為知音者也。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
“閑夜坐明月,幽人彈素琴”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一幅夜里閑坐、明月當(dāng)空、靜聽幽人彈素琴的落寞景致,為下文“世上無知音”的孤寂惆悵之情作鋪墊,埋伏筆。
“忽聞悲風(fēng)調(diào),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聞“悲聲調(diào)”,宛若“寒松吟”,喧染悲涼的氛圍,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用擬人手法: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便于作者盡情發(fā)揮,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難覓的孤寂真情實感融入詩中,進而達到引人入勝之效果。
“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此句借用“鐘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緊扣上文,首尾呼應(yīng),使結(jié)構(gòu)更為嚴(yán)謹(jǐn),表達出詩人知音難覓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詩中《悲風(fēng)》、《寒松》、《白雪》、《綠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寫隱士盧子順彈琴的高超的藝術(shù)水平,進而發(fā)出“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的感嘆。
這首詩寫聽幽人彈琴,借以慨嘆世無知音。思想情緒未免有些消極,但其中也必定飽含著詩人一生坎坷、歷盡艱難的辛酸痛苦。一首詩中列出四首琴曲名來,可見李白對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寫《淥水》時,言其作用可以“清虛心”,這是李白的一個重要音樂觀點。其所以如此,恐與李白多受老莊思想影響有密切關(guān)系。
從寫作上看,首寫彈琴,中寫琴曲,末寫慨嘆。在寫琴曲時,詩人以《寒松吟》比《悲風(fēng)》,雖是以琴曲比琴曲,卻又使人能從曲名上想到它們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因為“悲”與“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風(fēng)”與“松”則使人想到松濤,并進而想到樂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風(fēng)入松》,傳為嵇康所作,“風(fēng)”與“松”相連,可使人想起這一琴曲。此可見詩人的比喻是如何貼切!再者,“《白雪》亂纖手”一句,詩人不僅以一“亂”字,寫出彈琴動作的特點,而且從《白雪》還可使人想到纖手的白嫩,這樣的配詞,真是妙不可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戊子九日。明代。釋函是。 去年此日亂離中,霜葉寒花今又逢。雁羽不堪窮漠北,戍歌猶是大江東。煙銷衰草橫塘靜,日照疏林秋浦紅。潦倒莫辭朝落帽,夜猿聲急白蘋風(fēng)。
王逸塘五十生日。清代。鄭孝胥。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時至當(dāng)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fā),天下識猿臂。世途無萬全,欲取宜有棄。以我之下駟,當(dāng)彼之上駟。一敗而兩勝,老算得深味。中年惜精爽,勿使疲人事。孫武誠難追,孰能比田忌?
晚至圣恩寺宿四宜堂。清代。張岡。 暮隨白云至,山月尚未出。言尋石門幽,谷口煙蘿密。欣逢采樵人,招我入禪室。曇花空外香,石溜巖下急。虛堂面五湖,碧動軒窗色。浮生疲津梁,茲焉偶棲息。聞鐘寒不眠,風(fēng)竹聲蕭瑟。
在伯考試未歸有懷。宋代。趙蕃。 木落山空君未歸,我行江山幾依依。山空木落有佳處,政爾待君相發(fā)揮。
江浦縣遇曾于皋。明代。楊士奇。 忽遇髫年舊,惟看語笑真。清詩仍滿袖,華發(fā)已盈巾。桑梓二千里,萍逢四十春。金溪吟嘯地,因話共傷神。
次韻伯言明發(fā)登西樓望桃花 其一。宋代。釋道潛。 江南梅子已生仁,京國桃花始放春。氣候不齊雖可恨,一枝猶得見墻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