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霏點點回塘雨,雙雙只只鴛鴦語。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黃。
盈盈江上女,兩兩溪邊舞。皎皎綺羅光,青青云粉狀。
菩薩蠻·霏霏點點回塘雨。兩漢。佚名。 霏霏點點回塘雨,雙雙只只鴛鴦語。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黃。盈盈江上女,兩兩溪邊舞。皎皎綺羅光,青青云粉狀。
濛濛細雨中,戲游池塘的鴛鴦,成雙捉對,相偎相依,好像在纏綿私語,互訴心曲。池塘邊開滿了繽紛燦爛的野花,散發著陣陣清香;一縷縷金黃的柳絲,在春雨中隨風搖曳,輕輕拂動。一群天真爛漫、體態婀娜、步履輕盈的少女,從坐落江岸的村舍里走來,她們三三兩兩,在春雨初霽的溪邊,歡快地舞著,唱著。那艷麗繽紛的羅衣,隨著舞姿的變幻,閃耀出絢爛的光彩;那脂粉薄敷的面頰,在霞光的映襯下,煥發出如云般的嬌艷紅潤。
霏霏:形容雨絲細密。
灼灼:鮮明貌。
依依:輕柔貌。
盈盈:儀態美好貌。皎皎:明亮貌。
上片描寫雨中池塘景色,中心在“雙雙只只鴛鴦語”。起句的霏霏細雨及歇拍的“灼灼野花”、“依依金柳”,全在于烘托那戲游池塘的“雙雙只只鴛鴦”,而上片景物的描寫,目的是映襯下片“盈盈江上女”的美麗。她們體態婀娜,舞姿輕盈;羅衣飄逸,光彩閃耀;面施薄粉,艷若云霞。在這里,大自然的美與少女們的美和諧地融為一體,而且相互映發——明媚的春景,把少女們烘托得格外妖嬈;少女們的嬌姿艷態,又為春天增添了無限光彩。上片的繪景,為下片的寫人烘托氣氛,景愈艷則人愈麗。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每句都用疊字開頭,不僅摹景寫人細致生動,而且聲調抑揚諧婉,極富音樂性。這一借鑒詩歌創作的藝術手法,開了五代兩宋之后文人詞運用疊字的先河。在宋人詞里,句句用疊字與此首相近者,有葛立方的《卜算子》:“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
周密《草窗詞評》贊此首《卜算子》“用十八疊字,妙手無痕,堪與李清照《聲聲慢》并絕千古”。其實,“堪與李清照《聲聲慢》并絕千古”的豈只葛氏之《卜算子》,這首《菩薩蠻》每句句頭用疊字,且用得如此貼切自然,亦堪稱千古并絕。
甘肅總督吳達善奏報麥收詩以志慰。。弘歷。 甘涼二麥熟,喜值王師班。去歲谷踴貴,今已減七錢。正供雖屢免,其如災旱連。軍需所會地,寧免物價艱。嗟哉淳樸民,安靜無他言。是予所深嘉,不靳澤頻頒。予澤惟補罅,天澤斯普全。從此雨旸時,秋成更冀焉。詎易復元氣,庶稍救眉燃。時若寧可必,西望仍憂先。
無題為映南賦六首 其五。。徐兆瑋。 海蜃樓臺變幻多,桐華消息易傳訛。斂身艷笑驚釵燕,入骨愁絲縛繭蛾。鎮日天臺春有主,小風古井水無波。燈窗同聽瀟瀟雨,還想吳音一闋歌。
安樂窩中吟 其六。宋代。邵雍。 安樂窩中春不虧,山翁出入小車兒。水邊平轉綠楊岸,花外就移芳草堤。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強身歷四朝時。鳳凰樓下天津畔,仰面迎風倒載歸。
百法庵次載叔韻 其二。宋代。韓淲。 日遲無處著詩狂,寄傲僧窗小小房。一陣楊花風澹蕩,試回清夢到池塘。
過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宋代。楊萬里。 暮煙如雨雨如煙,一把珠簾隔遠山。簾影漸濃山漸淡,恍然移入畫屏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