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蝃蝀。兩漢。佚名。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一條彩虹出東方,沒人膽敢將它指。一個女子出嫁了,遠離父母和兄弟。
朝虹出現在西方,整早都是濛濛雨。一個女子出嫁了,遠離兄弟和父母。
這樣一個惡女子啊,破壞婚姻好禮儀啊!太沒貞信太無理啊!父母之命不知依啊!
蝃蝀(dì dōng):彩虹,愛情與婚姻的象征。在東:彩虹出現在東方。
有行:指出嫁。
隮(jī):一說升云,一說虹。崇朝(zhāo):終朝,整個早晨,指從日出到吃早餐的時候。
乃如之人:像這樣的人。懷:古與“壞”通用,敗壞,破壞。昏姻:婚姻。
大:太。信:貞信,貞節。命:父母之命。
鄘(yōng),音“庸”,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參考資料:
1、《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9頁
這是一首對某個私奔女子的諷刺詩,意在譴責她不按婚配之道行事的行為。《毛詩序》以為:“《蝃蝀》,止奔也。衛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恥,國人不齒也。”《后漢書·楊賜傳》唐李賢注引《韓詩序》云:“《蝃蝀》,刺奔女也。”宋朱熹《詩集傳》也以為“此刺淫奔之詩”。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99-100
2、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101-102
此詩開端“蝃蝀在東,莫之敢指”是起興,寫彩虹出現在東方。古人因缺乏自然知識,以為虹的產生是由于陰陽不和,婚姻錯亂,因而將它視作淫邪之氣,如劉熙云:“淫風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隨之時,則此氣盛。”(《釋名》)彩虹在東邊出現,自然是一件令人忌諱的事,所以大家都“莫之敢指”。接下去引出正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單這兩句似乎看不出詩人的褒貶之意,然聯系前面的起興,詩人無疑是將淫邪的美人虹來象征這個出嫁的女子。所以前兩句雖是興,但興中兼比,比興合一,詩的諷意在不言中也就顯露了出來。“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二句亦見于《詩經》的《邶風·泉水》和《衛風·竹竿》,很可能是當時陳語,因而多引用之。
次章是首章的復疊。隮,亦指虹。所以“朝隮于西”接下便有“崇朝其雨”之句。說了暮虹,又說朝虹,這樣反反復復,詩人就是旨在強調這個出嫁女子婚姻的錯亂。
第三章點明題目。“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意思就是說:“像這樣的女人啊,破壞婚姻禮儀啊。”如此刻薄斥罵的語氣,表明了詩人對私奔行為的憤憤不平。這種憤憤不平基于兩點,一是“大無信也”,即私奔者只知思男女之欲,而不能自守貞信之節;二是“不知命也”,即私奔者背人道、逆天理,不知婚姻當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全詩結構看,前兩章是蓄勢,此章為跌出。第一、第二章的橫斷不即下,欲說又不直說,為此章蓄足了力量,故一經跌出,語意自然強烈。此章四句末尾語助詞“也”字的連用,也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對破壞婚姻制度的私奔行為的痛心疾首。
按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不從母命的私奔女子,其實正是一個反抗禮教制度、爭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封建社會對婚喪喜慶有著極其嚴格的禮儀規定,如婚事就得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事人無權自主擇偶。《齊風·南山》中的“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就反映了當時周代社會的婚姻規范。或許此詩的女主人公就是《鄘風·柏舟》中那個大聲疾呼“之死矢靡它”的少女,在得不到父母體諒的情況下,為追求愛情的幸福,義無反顧地私奔到意中人那里自主結合。這種大膽的私奔行為無疑為封建禮教所不容,所以一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便將她視作淫婦而進行嚴厲地斥責。從詩中兩引當時陳語“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來看,她的這種憤怒的抗爭也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同情,詩中所謂的“莫之敢指”,實際正是千夫所指。“千夫所指,無病而死。”她盡管走出了這反抗的一步,但其悲慘的結局是不難想像的。孔子說“詩可以觀”,這首詩便表現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詩的現實意義就在于此。
從何使君父子游墨池分韻得名字。宋代。李燾。 蜀學擅天下,馬王先得名。簧如巧言語,於道蓋小成。子云最后出,振策思遐征。斯文大一統,欻使圣域清。富貴盡在我,紱冕非所榮。旁皇天祿閣,聊亦觀我在。懷哉不能歸,舊宅荒榛荊。寂寞竟誰顧,正路今莫行。使君蓬萊仙,弭節歸赤城。門無俗賓客,家有賢父兄。慨念此耆老,不登漢公卿。臨池一樽酒,尚友千載英。并呼嚴與李,月旦共細評。區區可無憾,彼重適我輕。曷來成都市,塵土污冠纓。古人不可見,見此眼自明。請為懷古詩,玉振而金聲。
塞上曲一百首(錄一十四首)。明代。李開先。 晝讀兵書夜枕戈,少年猛士出三河。乘時欲取封侯印,可奈天驕力請和。
題興國寺碧落軒 其二。宋代。陳淵。 休論暮四同朝四,且說前三與后三。造物戲人無足較,老禪深處要重參。
初八日微雨明日猶有賜意作兩絕句 其二。宋代。趙蕃。 不堪積暑滯煩疴,幸甚新涼脫網羅。聞道重陽更逢閏,今年節意屬秋多。
興化道中。清代。董訥。 漭沆連滄海,風吹一葉輕。村從波際出,草逼浪痕生。地闊無山影,天空有雁鳴。最憐釜底處,何日奏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