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兩漢。佚名。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其虛其邪?既亟只且!北風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攜手同歸。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其虛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刮來冰樣涼,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攜起手來快逃亡。豈能猶豫慢慢走?事情緊急禍將降。
北風刮來透骨涼,大雪紛飛漫天揚。你和我是好朋友,攜起手來歸他邦。豈能猶豫慢慢走?事情緊急快逃亡!
沒有紅的不是狐,沒有黑的不是烏。你和我是好朋友,攜手乘車同離去。豈能猶豫慢慢走?事情緊急快逃出。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其涼:即“涼涼”,形容風寒冷。
雨(yù)雪:下雪。雨,作動詞。其雱(páng):即“雱雱”,雪盛貌。
惠而:即惠然,順從、贊成之意。好我:同我友好。
其:同“豈”,語氣詞。虛邪:寬貌。一說徐緩。邪,一本作“徐”。
既:已經。亟(jí):急。只且(jū):作語助。
喈(jiē):疾貌。一說寒涼。
霏:雨雪紛飛。
同歸:一起到較好的他國去。
莫赤匪狐:沒有不紅的狐貍。莫,無,沒有。匪,非。狐貍比喻壞人。一說古人將狐貍比喻為男性伴侶。
莫黑匪烏:烏鴉沒有不是黑色的。烏鴉比喻壞人。一說古人將烏鴉視為吉祥鳥。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80-82
2、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82-84
此詩是在衛君暴虐,禍亂將至,詩人偕友人急于逃難時所作。《毛詩序》說:“《北風》,刺虐也。衛國并為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攜持而去焉。”從詩中“同車”來看,百姓是泛指當時一般貴族。方玉潤認為是賢人預見危機而作(《詩經原始》),王先謙認為是“賢者相約避地之詞”。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80-82
2、王秀梅 譯注.詩經(上):國風.北京:中華書局,2015:82-84
此詩開篇即大肆渲染背景:吹的是涼颼颼的北風,飄的是紛紛揚揚的雪。這既是實時描述,也是國家危亂之象。眾人為了逃難,呼朋引伴,攜手同行。詩中展現了一幅急惶惶四處奔逃的慘景。
全詩共三章,前兩章內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個字。把“北風其涼”改為“北風其喈”,意在反覆強調北風的寒涼。而改“雨雪其雱”為“雨雪其霏”,無非是極力渲染雪勢的盛大密集。把“攜手同行”改為“攜手同歸”,也是強調逃離的意向。復沓的運用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詩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虛其邪”,虛邪,即舒徐,為疊韻詞,加上二“其”字。語氣更加寬緩,形象地表現同行者委蛇退讓、徘徊不前之狀。“既亟只且”,“只且”為語助詞,語氣較為急促,加強了局勢的緊迫感。語言富于變化,而形象更加生動。
北風與雨雪,是興體為主,兼有比體。它不只是逃亡時的惡劣環境的簡單描寫,還是用來比喻當時的虐政。后面赤狐、黑烏則是以比體為主,兼有興體。它不僅僅是比喻執政者為惡如一,還可以看作逃亡所見之景。這種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句意蘊豐富,耐人玩味。
朱熹《詩集傳》說此詩“氣象愁慘”,指出了其基本風格。詩三章展示了這樣的逃亡情景:在風緊雪盛的時節,一群貴族相呼同伴乘車去逃亡。局勢的緊急(“既亟只且”),環境的凄涼(赤狐狂奔,黑烏亂飛)躍然紙上。
次韻贈周師禹二首 其二。宋代。王庭圭。 晝臥柴門打不開,相逢未識濟川才。那知此夜聞猿處,忽有新詩隨雁來。
眾口。明代。郭之奇。 結繩時遠,眾口喁噞。載聲于腕,墨深管铦。陷文不顧,甘諛樂疢,諱疾忘砭。誰能響邇,或恐揚燖。宜彼金人,銘背三緘。
戊子九日。明代。釋函是。 去年此日亂離中,霜葉寒花今又逢。雁羽不堪窮漠北,戍歌猶是大江東。煙銷衰草橫塘靜,日照疏林秋浦紅。潦倒莫辭朝落帽,夜猿聲急白蘋風。
和史濟川見贈。宋代。馮時行。 歲晚扁丹雪霰邊,蕭疏與君俱可憐。向來共厄黃楊閏,別后相逢白發年。覓句剩煩梅作興,攻愁直縱酒稱賢。故人一笑誠希闊,得失休論布幔天。
示子遹。宋代。陸游。 家貧不學儉,物理有固然。要是善用短,足以終其年。我家稽山下,稟賦良奇偏。敢言中人產,日或無炊煙。有兒更耐窮,伴翁理遺編。短檠幸能繼,竟夜可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