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愧好心王,生在蓮華堂。恒持般若劍,終日帶浮囊。
常懷第一義,外國賴恩光。五百長者子,相隨歸故鄉。
詩偈 其二十四。唐代。龐蘊。 慚愧好心王,生在蓮華堂。恒持般若劍,終日帶浮囊。常懷第一義,外國賴恩光。五百長者子,相隨歸故鄉。
龐蘊(生卒不詳) 字道玄,又稱龐居士,唐衡陽郡(今湖南省衡陽市)人。禪門居士,被譽稱為達摩東來開立禪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東土維摩”之稱。有關他的公案時見于禪家開示拈提中,以作為行者悟道的重要參考。其傳世的偈頌(迄今流傳近200首)以模擬佛經偈語的風格,殷殷囑咐學佛者修行的依歸,在唐朝白話詩派中以其重于說理為一特點。至于他和女兒靈照游戲自在的情節,配合其詩偈中全家習禪的描述,不僅成為后代佛門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轉而成為戲曲寶卷文學著墨的題材。 ...
龐蘊。 龐蘊(生卒不詳) 字道玄,又稱龐居士,唐衡陽郡(今湖南省衡陽市)人。禪門居士,被譽稱為達摩東來開立禪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東土維摩”之稱。有關他的公案時見于禪家開示拈提中,以作為行者悟道的重要參考。其傳世的偈頌(迄今流傳近200首)以模擬佛經偈語的風格,殷殷囑咐學佛者修行的依歸,在唐朝白話詩派中以其重于說理為一特點。至于他和女兒靈照游戲自在的情節,配合其詩偈中全家習禪的描述,不僅成為后代佛門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轉而成為戲曲寶卷文學著墨的題材。
靈巖十二景 其四 朗公山。宋代。釋仁欽。 萬象森羅古此峰,傳來幾世朗公容。知音會遇無先后,今日依前舊日蹤。
次韻和秋扇。宋代。強至。 形如圓月色欺霜,曾許佳人掩面藏。袁守揚風方慰愜,班姬中道忽悲涼。自知掌握初經用,豈顧塵埃此暫傷。只恐來年清暑殿,別將紈素上君堂。
宋宗廟登歌八首 其七 高祖武皇帝歌。兩漢。佚名。 惟天有命,眷求上哲。赫矣圣武,撫運桓擾。功并敷土,道均汝墳。止戈曰武,經緯稱文。鳥龍失紀,云火代名。受終改物,作我宋京。至道惟王,大業有劭。降德兆民,升歌清廟。
恭和聞喜宴御制。宋代。魏了翁。 祖宗德澤被生民,列服山川各效神。幾見高岡鳴鳳集,又盾層浪化魚新。升歌幸聽三間雅,佩印行紆五兩綸。圣世賓賢如此厚,致君忍負不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