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干。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
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爭采,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眼兒媚·詠紅姑娘。清代。納蘭性德。 騷屑西風弄晚寒,翠袖倚闌干。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爭采,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秋風瑟瑟,給夜晚帶來些微寒意,紅始娘花的綠葉被風吹得斜倚著欄桿,好似少女般溫婉可愛紅姑娘的花冠好像絲織品一樣,花朵微微綻放了些,殷紅的顏色好像瑪瑙一樣好看。
當年宮殿里的往事還能向誰詢問呢,只有這紅姑娘花還依稀尚存。記得當年元代至正年間,宮殿前的紅姑娘花爭相斗艷,宮女們爭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還在,采花人已經不在了。
眼兒媚:詞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闌干”“東風寒”等。以阮閱(一作左譽)《眼兒媚·樓上黃昏杏花寒》為正體,雙調四十八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下片五句兩平韻。
紅姑娘:酸漿之別稱。多年生草,高二三尺,葉卵形而尖,六七月開白花,其果實成囊狀,色絳紅,酸甜可食。
騷屑:風聲。
霞綃(xiāo):謂美艷輕柔的絲織物,此處形容紅姑娘的花冠。
靺鞨(mò lè):形容紅姑娘殷紅的顏色,好像是紅色的寶石(紅瑪瑙)一樣。
玉墀(chí):女子的頭飾,玉制之釵,由三股合成,燕形。
至正:元順帝年號(1341—1370)。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263頁-第264頁
2、閔譯平編.納蘭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崇文書局,2015.07:第17頁
3、(清)納蘭性德著;孫紅穎解譯.納蘭詞全鑒:中國紡織出版社,2016.02:第271頁
紅姑娘,學名酸漿草,又有稱洛神珠、燈籠草者,野草而已。果雖曰可食,其實苦澀不適于口,兒童偶或吮吸,更多作玩物視之,以晶圓紅潤,又有薄觳為可愛也。詞云‘爭采’、‘爭插’,皆為詞人想象過甚之辭。納蘭性德與嚴繩孫相識于康熙十二年(1673),詞或作于相交未久,可能為納蘭性德早期的作品約為康熙十四年(1675)。
參考資料:
1、閔譯平編.納蘭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崇文書局,2015.07:第17頁
納蘭之心,細致到微小的野果亦能勾起憂慮重重。
《元故宮記》中有對紅姑娘描述道:“金殿前有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繞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西風瑟瑟惹得些微寒意,翠袖斜倚闌干,清清朗朗的,紅姑娘好似少女般溫婉可愛?;ü谒朴薪z織之感,美艷輕柔,殷紅之色視同紅瑪瑙,紅姑娘形色甚是好看。首句“騷屑”,意為風聲,漢時劉向《九議·思古》中有“風騷屑以搖木兮,雪吸吸以湫戾”。
行文至此皆是刻畫紅姑娘之態,讀來惹人喜愛,可以想象一片蔥郁之景,引得人心隨它沉醉在一片風情之中。故前半部分基調積極,呈現的多是歡愉。
但至下片語意頓轉,質問“故宮事往憑誰問”,霎時轉為沉重的歷史之思,洋溢的許是悲苦之意。朱顏無恙,過往何存,野果如今還依稀尚存,蔥蔥郁郁美好地保留著,點綴著這個世間,當年王朝卻早已淪為陳跡。依稀只記得當年元代至正年問,宮殿前的紅姑娘爭相嬌艷,宮中女子爭相采摘插戴,一派活潑場面。而今只留蕭條舊宮,美景依舊,對比之下更顯得寥落。
至正年間用作背景,自有深意。至正即元惠宗順帝第三個年號,故時值元末。順帝昏庸,不諳權術,有一年元朝境內發生通貨膨脹,加之為治水加重徭役,以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其后各地義軍蜂擁而起。最終,元朝滅亡,政權為朱元璋所奪。故至正年間這一時代背景隱藏些耐人尋味的意味。納蘭借用此典,表達的或許是今昔之嘆,又或許有對時下的深深憂慮。
再細究“無恙是朱顏”,又要聯想納蘭對后主詞的偏愛。這朱顏一詞,正是因李后主的絕筆《虞美人》而出名。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泵棵枯p誦此句,都是滿懷的悵惘無奈。“欲語淚先流”的凄婉動人,都寄附于猶在的雕欄玉砌上,偏是為了那不再的朱顏。傳達之意,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百般無奈,與納蘭的“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一句,可謂異曲同工。納蘭迷后主之詞,確實得其精髓而不失納蘭之風。
后主句中的“朱顏”單從釋義上看,“朱顏,即紅顏,少女的代稱”,表義上看應指南唐舊日的宮女,當然后人也有理解其還應包括舊日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當年李后主被押到東京,從一個盡享君主之樂的國君淪為亡國之俘,辛酸不已,每日以淚洗面,故感嘆,當初“物是”,如今“人非”。
納蘭深得后主詞義,物是人非的今昔之嘆,嘆得沉郁內斂,自有精魂。花草之趣,植株爭艷之景,人處雖小,小中見大。歷史遺恨,不用說盡往昔風華絕代,只需輕輕勾勒當下的細枝末節,就足夠令懷史之人,流盡含恨之淚。
深感今昔之別,變遷之苦,而今之世,也不知能否安定。扼腕之痛,憂心之苦,郁結之人,輕輕問道:“故宮事往憑誰問”就足夠引人哀愁萬分。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常瞧浔姸啻碜髦弧?...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常瞧浔姸啻碜髦?。
贈勤師。宋代。蔡襄。 勤為浮屠人,形類心不偶。獨負山林棲,遠犯風塵走。如聞大眾居,乃是賢豪藪。專意學文章,韓編不離手。退之所尚者,豈以言深厚。徑馳周孔域,不為雜說誘。大凡民之生,蟲豸均一丑。圣人酌中道,君臣與夫婦。飲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不喜釋老言,詆斥遭誣負。子今讀其書,無乃相紛糾。學本勿學末,何為恤眾口。
送王處士游蜀。唐代。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自修姹姹爐中物,擬作飄飄水上仙。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一春苦旱因成一章。。陳振家。 似鐵田泥難務耕,枯焦雜草剩蔫莖。雨星偶灑兩三點,雷鼓偏搥幾百聲。人定勝天雖見說,龍停司澤豈能成。彼蒼莫也胸襟窄,計較凡夫懵懂情。
望秋高梨嶺,星下莆陽,慶生賢哲。問瑞蓂留兩莢。小試宏才,暫勞雕邑,布陽春仁澤。庭有馴禽,村無吠犬,稻黃連陌。最是邦人,合掌頂戴,萱草年華,蟠桃春色。卻笑仙翁,覓丹砂金訣。德滿人間,詔來天上,看壽名俱得。歲歲霞觴,鳳凰池畔,賀生辰節。
醉蓬萊·望秋高梨嶺。兩漢。佚名。 望秋高梨嶺,星下莆陽,慶生賢哲。問瑞蓂留兩莢。小試宏才,暫勞雕邑,布陽春仁澤。庭有馴禽,村無吠犬,稻黃連陌。最是邦人,合掌頂戴,萱草年華,蟠桃春色。卻笑仙翁,覓丹砂金訣。德滿人間,詔來天上,看壽名俱得。歲歲霞觴,鳳凰池畔,賀生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