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去住若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宋代。舒亶。 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去住若為情,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畫船上的船夫捶著鼓催促著你啟程,在高樓上我端著酒想把你留住。是去還是留,真叫人難以抉擇,此時西江的潮水將要平息。
江潮時常有,只是我倆從此便南北相隔。今天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與你同飲!
畫船:裝飾華美的游船。
捶鼓:擂鼓,擊鼓。
把酒:端著酒
若為情:何以為情,難為情。
樽:酒杯。
宋英宗1065年,舒亶考中進士,舒亶在中進士后初任臨??h尉,因擅殺不孝部屬而辭官回鄉,復起后調任審官院主簿。不久,他接受了一個任務,即出使西夏,劃分宋夏疆界。這首詞便是他在出使西夏之期所做。
參考資料:
1、諸葛憶兵.宋詞品鑒.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55
上片寫送別時的情景。臨別依依,行者與送行者,相互留戀,卻終于分離。“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送別者為行人設宴餞行,兩人別離依依,千言萬語說也說不盡,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捶鼓,猶言敲鼓,是開船的信號。船家已擊鼓催行,而這一邊卻樓上把盞勸酒。“催”,見時間之難以再延。“高樓把酒留君住”,船家已經“催人”了,而這邊還在把酒“留”人。為人餞行,按說應該先寫“高樓把酒留君住”,之所以倒裝,正是為了強調分離時的緊迫感。一”催“一“留”將“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來了,并且帶動全篇?!叭プ∪魹榍?,西江潮欲平?!毙姓哂ゲ蝗蹋〔荒?,正左右為難之時,江水就快平潮了,“西江潮欲平”一語包含了無數未盡之言。這兩句妙就妙在不直接說是去是留,而是通過江潮漲平的景象來說明答案。江潮漲滿之時正是船家趁潮水開航的時候。
下片寫別后的懷念?!爸稳胀保憩F出難言的相思之情?!敖比菀椎?,只是人南北?!边@兩句承上片“江潮”而來,說潮水有信,定時起落,而人一旦離去,兩人便遙遙相隔再難相見?!敖袢沾碎卓眨稳胀 苯袢臻卓斩陛d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復送君歸來。這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結合。詞中以回環往復的語言節奏,用來表現依依不舍、綿長深厚的“思致”。將送別之人心中的不舍之情和盤托出,尤為動人。
這是一首惜別詞。作者詞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勸住對方的眼淚,這種抒寫傷離恨別心緒的表現手法,與宋詞中寫離別時常見的纏綿悱惻、肝腸痛斷、難舍難分的情狀有所不同。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即狀元(進士及第),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后任監察御史里行,與李定同劾蘇軾,是為「烏臺詩案」。進知雜御史、判司農寺,拜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后為御史中丞。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京以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東都事略》有傳。今存趙萬里輯《舒學士詞》一卷,存詞50首。 ...
舒亶。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即狀元(進士及第),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后任監察御史里行,與李定同劾蘇軾,是為「烏臺詩案」。進知雜御史、判司農寺,拜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后為御史中丞。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京以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端问贰贰ⅰ稏|都事略》有傳。今存趙萬里輯《舒學士詞》一卷,存詞50首。
呈曾侍郎逮。宋代。趙蕃。 思人幾作訪茶山,竹密如云不敢刪。未覺風流成歲遠,政繇伯仲力追還。長公舊日曾一識,末路后來遭百艱。邂逅探囊得行記,贈公試遣略承顏。
新雷。明代。何鞏道。 忽忽春光暗里催,道心生處夜聞雷。十年舊恨都成夢,一夕新愁盡化灰。燈影照來將老鬢,雨聲吹入未殘杯。東風莫遣林花落,記得櫻桃昨夜開。
浣溪紗 其一 壽鶴亭六十。。胡漢民。 南面書城傲百王。保民耆壽在文章。飛來仙蝶又稱觴。閑向名山尋鮑葛,笑夸年少喚潘張。年年松鶴好商量。
三友圖。宋代。吳柔勝。 髯龍嘶風山石裂,玉人影斷橫斜月。一聲翠羽瑯玕東,羅浮夢斷微茫中。
滿江紅 口貞居開得月軒。明代。俞和。 □□桃華,又一□、元都春色。彷佛記、主家陰洞,不多塵跡。竹里棋枰憎鳥污,人間鶴語無人識。□古風、遲暮卻相逢,龐眉客。溝水漲,云充斥。環堵隘,花狼籍。似石魚湖小,酒船寬窄。庭下已生書帶草,傍人錯認揚雄宅。問青天、明月落誰家,無心得。
寄雷震東讀書塾湖并寄震場諸昆弟 其一。明代。莊昶。 一瓢蔬食非難受,萬里毛錐亦易投。青眼今宜惟古是,黑頭命未與仇謀。小將一杖扶岐路,何許孤槎訪斗牛。奈可逝波頻洗眼,等閒不漫過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