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橐鲋?,言就爾宿。爾不我畜,言歸斯復。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異。
我行其野。兩漢。佚名。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橐鲋剩跃蜖柧印柌晃倚?,復我邦家。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爾宿。爾不我畜,言歸斯復。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異。
走在郊野荒涼路,路旁椿樹枝葉疏。只因婚姻的緣故,我才與你同居住。你不好好善待我,只有回到我故土。
走在郊野荒涼路,采摘蓫葉多辛苦。只因婚姻的緣故,才到你家同住宿。你不好好善待我,只有回歸我家族。
走在郊野荒涼路,采那葍草聊果腹。你全不思往日情,追求新歡太可惡。不是她家比我富,是你變心的緣故。
蔽芾(fèi):樹葉初生的樣子。樗(chū):臭椿樹,不材之木,喻所托非人。
昏姻:即婚姻。
言:語助詞,無實義。就:從。
畜(xù):養活。一說是愛的意思。
邦家:故鄉。
蓫(chú):草名,俗名羊蹄菜,似蘿卜,性滑,多食使人腹瀉。
宿(sù):居住。
言歸斯復:言、斯,都是句中語助詞。歸、復,即歸回。
葍(fú):多年生蔓草,花相連,根白色,可蒸食,饑荒之年,可以御饑。
新特:新配偶。特,匹。
成:借為“誠”,的確。
祗(zhǐ):只,恰恰。異:異心。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404-406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79-381
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倫理傳統,導致了在家庭和婚姻中女子的被動地位,因而也造就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個突出的文學母題——棄婦文學?!缎⊙拧の倚衅湟啊肪褪菍懸粋€遠嫁他鄉的女子訴說她被丈夫遺棄之后的悲憤和痛傷。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404-406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379-381
《小雅·我行其野》作為一首棄婦詩,和《衛風·氓》等其他同題材作品的大力渲染被棄前的生活場景所不同的是,其作者更多地表現棄婦目前,即此時此刻的情緒。作品開頭,作者便把自己情感悲劇的抒寫安排在一個似乎暗合其孤獨凄涼境況的,生長著樗樹和蓫草、葍草的岑寂原野上,以此點明以下所抒寫的,只是在抒情主人公經歷了被遺棄之變故的打擊后,離開傷她心的人,在歸家途中的心理活動。
此詩三章,每章前二句,都是同一個畫面的重復或再現。它描繪出一個人在點綴著幾棵樗樹的原野上獨行的情景。“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從比例和透視關系上講,無邊的原野、凝滯不動的樹草(蓫、葍)和渺小無助而又孤獨的行人(作者),給讀者的是一種自然界的宏大與人類的渺小、原野的寂靜和人心的焦慮的對立感。原野因人之渺小而愈顯其大、愈顯其寧靜安謐,人因原野之宏大而愈顯其小、愈顯其躁動不安。抒情主人公被命運拋棄進而抗爭無力的悲劇在這里被放大或具體化了。同時,印象的疊加,也引起人們對隱藏于畫面背后之故事的強烈探究欲。
每章后四句,則是對上述畫面之深層含義的具體闡釋:因婚姻而與你聚首,但“爾不我畜”,我只能獨行于這歸里的曠野上。這個闡釋在全詩三章的反覆詠唱中,隨著人物情緒的波動有被深化的趨勢。一、二章里,她仿佛還只是故作輕松的念叨:“爾不我畜,復我邦家?!薄盃柌晃倚?,言歸斯復。”試圖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強自寬解。但到第三章,她情感的火山終于爆發了,這難以平復的傷痛和無人可訴的委屈,和著苦澀的淚水,在這樣一個愛恨交織的時刻,以這樣一種愛恨難分的心理,流淌著怨恨:“不思舊姻,求爾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異?!敝链耍娨苍谶@情緒發展的高潮戛然而止,留給讀者的,只有無限的同情、惆悵和遺憾。
這首詩的另外一個突出特點是采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用行遇“樗”“蓫”“葍”等惡木劣菜象征自己嫁給惡人,并以之起興,暗示自己為人所棄的痛苦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織。
送欽禪人游岳。宋代。釋月澗。 雪峰不登岳,辛苦事參訪。虛空開笑口,猿鶴增悲悵。我昔乘天風,絕頂倚藤杖。群山如子來,萬境供一望。至今清夜夢,吟嘯煙云上。道人膽氣粗,一葉吞湘浪。欲識活祖師,告君語非妄。綠苔裹斷磚,便是南岳讓。
玉樓春。。汪東。 南畦北壟青無際。社社忙供蔬果市。芥姜接葉長兒孫,瓜豆纏藤成姊妹。不教寸土輕拋棄。人力偏能窮地利。農家一語味深長,只有懶人無懶地。
洮湖紀興 其二。明代。王樵。 西對三茅意自閒,誰知湖外有青山。小樓堪筑平沙上,兩面回看興未闌。
和江景吳寅長經理屯田道中見寄。明代。蘇葵。 強追霜押窘于徊,天放檐花著意催。自昔到公金擲地,如今慚我釜鳴雷。驅馳莫管青山訝,凋瘵真煩赤手培。王道本來嫌掊尅,曾將阡陌咎誰開。
踏莎行。元代。譚處端。 舍俗修行,超塵歸素。安恬寂淡忘思慮。顛狂猿馬鎖空房,靈源一點常教住。莫覓金翁,休搜龍虎。清清閑暇逍遙做。慧風吹散嶺頭云,一輪月照曹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