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運。魏晉。陶淵明。 時運,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獨游,欣慨交心。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余靄,宇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洋洋平澤,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稱心而言,人亦易足。揮茲一觴,陶然自樂。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齊業,閑詠以歸。我愛其靜,寤寐交揮。但恨殊世,邈不可追。斯晨斯夕,言息其廬。花藥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慨獨在余。
蝶戀花·窈窕燕姬年十五。清代。王國維。 窈窕燕姬年十五,慣曳長裾,不作纖纖步。眾里嫣然通一顧,人間顏色如塵土。一樹亭亭花乍吐,除卻天然,欲贈渾無語。當面吳娘夸善舞,可憐總被腰肢誤。
浪淘沙·灘頭細草接疏林。唐代。皇甫松。 灘頭細草接疏林,浪惡罾舡半欲沉。宿鷺眠鷗飛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唐代。李白。 揚帆借天風,水驛苦不緩。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回巒引群峰,橫蹙楚山斷。砯沖萬壑會,震沓百川滿。龍怪潛溟波,俟時救炎旱。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鳥去天路長,人愁春光短。空將澤畔吟,寄爾江南管。
迎仙客·括山道中。元代。張可久。 云冉冉,草纖纖,誰家隱居山半崦。水煙寒,溪路險。半幅青簾,五里桃花店。
宿云際寺。唐代。溫庭筠。 白蓋微云一徑深.東峰弟子遠相尋。蒼苔路熟僧歸寺,紅葉聲干鹿在林。高閣清香生靜境,夜堂疏磬發禪心。自從紫桂巖前別,不見南能直到今。
殿前歡·碧云深。元代。衛立中。 碧云深,碧云深處路難尋。數椽茅屋和云賃,云在松陰。掛云和八尺琴瑟,臥苔石將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無我,云我無心。
望喜驛別嘉陵江水二絕。唐代。李商隱。 嘉陵江水此東流,望喜樓中憶閬州。若到閬中還赴海,閬州應更有高樓。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于藍。今朝相送東流后,猶自驅車更向南。
古悠悠行。唐代。李賀。 白景歸西山,碧華上迢迢。今古何處盡,千歲隨風飄。海沙變成石,魚沫吹秦橋。空光遠流浪,銅柱從年消。
鸚鵡曲·野渡新晴。元代。馮子振。 孤村三兩人家住,終日對野叟田父。說今朝綠水平橋,昨日溪南新雨。〔幺〕碧天邊巖穴云歸,白鷺一行飛去。便芒鞋竹杖行春,問底是青簾舞處?
清平樂·太山上作。金朝。元好問。 江山殘照,落落舒清眺。澗壑風來號萬竅,盡入長松悲嘯。井蛙瀚海云濤,醯雞日遠天高。醉眼千峰頂上,世間多少秋毫!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醒心亭記。宋代。曾鞏。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歐陽公作州之二年,構亭曰“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云煙之相滋,曠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其所以然而為名,取韓子退之《北湖》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優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天下之學者,皆為材且良;夷狄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賢,韓子歿數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為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后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慶歷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望江南·暮春。宋代。蘇軾。 春已老,春服幾時成。曲水浪低蕉葉穩,舞雩風軟纻羅輕。酣詠樂升平。微雨過,何處不催耕。百舌無言桃李盡,柘林深處鵓鴣鳴。春色屬蕪菁。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宋代。朱敦儒。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擔花。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普天樂·柳絲柔。元代。滕賓。 柳絲柔,莎茵細。數枝紅杏,鬧出墻圍。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東郊媚。看兒孫月下扶犁。黃塵意外,青山眼里,歸去來兮。
宣城青溪。唐代。李白。 青溪勝桐廬,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傾側。彩鳥昔未名,白猿初相識。不見同懷人,對之空嘆息。
于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南北朝。謝靈運。 朝旦發陽崖,景落憩陰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側徑既窈窕,環洲亦玲瓏。俯視喬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橫水分流,林密蹊絕蹤。解作竟何感?升長皆豐容。初篁苞綠籜,新蒲含紫茸。海鷗戲春岸,天雞弄和風。撫化心無厭,覽物眷彌重。不惜去人遠,但恨莫與同。孤游非情嘆,賞廢理誰通?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六。魏晉。陶淵明。 逍遙蕪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萬尋,森散復旸谷。靈人侍丹池,朝朝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見燭。
對酒春園作。唐代。王勃。 投簪下山閣,攜酒對河梁。陜水牽長鏡,高花送斷香。繁鶯歌似曲,疏蝶舞成行。自然催一醉,非但閱年光。
新城道中二首。宋代。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人間岐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魏晉。陶淵明。 虛舟縱逸棹,回復遂無窮。發歲始俯仰,星紀奄將中。南窗罕悴物,北林榮且豐。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既來孰不去?人理固有終。居常待其盡,曲肱豈傷沖。遷化或夷險,肆志無窊隆。即事如已高,何必升華嵩。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魏晉。陶淵明。 虛舟縱逸棹,回復遂無窮。發歲始俯仰,星紀奄將中。南窗罕悴物,北林榮且豐。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既來孰不去?人理固有終。居常待其盡,曲肱豈傷沖。遷化或夷險,肆志無窊隆。即事如已高,何必升華嵩。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與顧章書。南北朝。吳均。 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之樂,豈徒語哉!
將發石頭上烽火樓詩。南北朝。謝朓。 徘徊戀京邑,躑躅躧曾阿。陵高墀闕近,眺迥風云多。荊吳阻山岫,江海含瀾波。歸飛無羽翼,其如別離何。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南北朝。謝靈運。 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巖下云方合,花上露猶泫。逶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川渚屢徑復,乘流玩回轉。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淺。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
泰山吟。魏晉。謝道韞。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云構發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